只可惜,当时赵国名将凋零,擅长攻坚战的乐毅和赵奢相继去世,而李牧此时只有20来岁,尚未崭露头角。

    有人觉得,若长平之战由李牧领军,结果或许会大为不同。

    实际上,就当时的李牧,根本统帅不了这么多人马。

    李牧声名不显,在军中并无威信,底下的将领根本不会服从他的调遣。

    廉颇就是最好的例子,赵悼襄王继位后,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负气之下,直接攻打乐乘,投奔魏国。

    若让李牧统帅大军,或许尚未开战就会爆发内讧。

    反观赵括,他早已盛名在外,本身又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这才镇得住军中将领,同时赵军也信服他,断粮46天还能组织突围这一点就足以证明。

    正因如此,赵丹只能任命资历较老、实战经验丰富的廉颇为帅。

    廉颇擅守,他认为秦军势头正猛,正面交战占不到任何优势,应采取筑垒固守,疲惫敌军,伺机攻敌的作战方针。

    于是,廉颇令人修筑了三道壁垒,以确保长平万无一失。

    第一道壁垒名为西壁垒,又名空仓岭防线,是离城三十二里外的老马岭。

    此岭南北八十余里,岭中央只有一处径口,名泫氏高平关。

    泫氏高平关左峭壁,右陡涧,唯中一线,以通东西。

    于关内,廉颇又让人在南北两座山麓修筑了两座鄣城,形成掎角之势。利用光狼城四面环山和三川汇流的特点,使其成为接应与补给的防御要塞。

    第二道壁垒,则是丹河东岸修筑的丹河防线。

    丹河防线的百里石长城,则是廉颇最为看中的第三道天然壁垒。

    百里石长城中有一座关隘,名为故关,修筑城门与石长城相连,可确保秦军最多只能渡过丹水,而无法攻入第三道百里石长城防线。

    在廉颇看来,秦军长途奔袭,断然不会跟赵国打持久战,只需搓敌之锐,等秦军士气溃散,粮草补给吃紧,便会老老实实的撤兵,届时就能赢得这场战役。

    只可惜,他终究低估了嬴稷拿下上党争霸天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