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喜上眉梢的掌柜,李笠觉得良心好受了一些,他买书,不是为了走文学路线,而是要长点见识。

    李笠当然不是文盲,作为现代人的原因,掌握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及见闻在这个时代无人能敌。

    但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他就是文盲。

    对此,李笠不在乎,但在乎的是被人当面“明夸实骂”时,自己却听不出来。

    读书人骂人的套路很多,骂人不吐脏字,最嚣张的就是骂人别人还听不出来,甚至还以为是被夸,喜滋滋的。

    李笠不奢求自己‘学贯古今’,只求达到郡学学生的水平,平日里和人打交道,好歹听得懂对方借古喻今时,到底是夸自己还是骂自己。

    那么,五经之中,记事的《春秋》、记言的《尚书》,就是不错的读物。

    李笠打算平日里看书以作消遣,调剂一下心情,否则整天想着赚钱会走火入魔的。

    然而他的闲暇时间有限,考虑到关公《春秋》不离手,夜下挑灯看书逼格满满,于是李笠决定读《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经,指的是儒家典籍,《春秋》由孔子编修而成,以鲁国史料为基准,记录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两万余字却记录了将近三百年历史,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而解释“经”的著作,名为“传”。

    李笠从刘德才那里知道,对《春秋》进行解释、补充的书,传世有三传,称为“春秋三传”。

    即左丘明所著《左传》,公羊氏所著《公羊传》,谷(穀)梁氏所著《谷梁传》,三传注释《春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左传》偏向历史人物事件,且内容极为丰富,可以当做故事书来看,以常人的接受程度而言,《左传》是最“友好”的。

    但是,三传同样有些晦涩难懂,还得需要传之注释,才能读懂三传,进而读懂《春秋》。

    晋时杜预注《左传》,汉时何休注《公羊传》,晋时范宁注《谷梁传》,其著作,当然也得买。

    买了还不行,不通“古文”的李笠,未必看得懂这些著作,所以有不懂的地方,得请人来讲解。

    一部《春秋》,想要读懂,要买许多书,还得请人讲解,为此还得脱产专门学习。

    由此可以见,学知识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有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