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萧纲判定萧纶不仅拉拢了不少勤王军将领,甚至已经和鄱阳世子萧嗣达成了什么约定。
所以,才能合兵进攻,打得侯景叛军节节败退。
那么等叛军败走后,萧纶仗着手握大军,入城行悖逆之事,萧嗣和一些将领极有可能作壁上观。
萧纲觉得这不是不可能。
一直就有传言说鄱阳王萧范意图不轨,甚至有童谣暗指萧范是未来天子,所以萧范、萧嗣父子这几年其实也不老实。
私下招揽壮士,囤积兵仗。
萧纲对于鄱阳王也有提防,现在,鄱阳王世子萧嗣甚至与皇子萧纶合兵了,这从侯景提的要求中可以推断出来了。
所以,萧纲知道自己面对的强敌有两个,一个是外敌,一个是内患。
萧纲越想越觉得情况危急,如今台城守军尚有战力,而侯景逆贼已经没了战心,并且停止攻打台城,就想着筹集军粮,渡江北上,返回寿阳。
叛军是否返回寿阳,萧纲不在乎,只要侯景的军队离开建康,他就能立刻采取措施,防止萧纶铤而走险。
所以,应该和谈。
但是,父亲认为侯景言而无信,必然是假意投降,以此为借口索要粮草,让勤王军后撤,行缓兵之计。
也不是没这可能,萧纲仔细琢磨,思来想去,觉得不如一试。
既然侯景这边,都不得不承认被萧纶打得节节败退,那么,即便拿到了一些粮草,也不可能继续围困台城。
若言而无信,继续围城,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就会被萧纶击败,不想逃也得逃。
而自己只需要给对方一些粮草,多等半个月,就能熬到侯景兵败,或者撤军。
半个月,守军还能有战斗力,就算萧纶有异动,只要守住台城各门,就跳不起来。
或者,等侯景退去,召勤王军各部将领入城,不许带兵,这样也可以。
萧纲权衡利弊,决定试一试,不过台城里粮草不够,不可能分给侯景,那么...
所以,才能合兵进攻,打得侯景叛军节节败退。
那么等叛军败走后,萧纶仗着手握大军,入城行悖逆之事,萧嗣和一些将领极有可能作壁上观。
萧纲觉得这不是不可能。
一直就有传言说鄱阳王萧范意图不轨,甚至有童谣暗指萧范是未来天子,所以萧范、萧嗣父子这几年其实也不老实。
私下招揽壮士,囤积兵仗。
萧纲对于鄱阳王也有提防,现在,鄱阳王世子萧嗣甚至与皇子萧纶合兵了,这从侯景提的要求中可以推断出来了。
所以,萧纲知道自己面对的强敌有两个,一个是外敌,一个是内患。
萧纲越想越觉得情况危急,如今台城守军尚有战力,而侯景逆贼已经没了战心,并且停止攻打台城,就想着筹集军粮,渡江北上,返回寿阳。
叛军是否返回寿阳,萧纲不在乎,只要侯景的军队离开建康,他就能立刻采取措施,防止萧纶铤而走险。
所以,应该和谈。
但是,父亲认为侯景言而无信,必然是假意投降,以此为借口索要粮草,让勤王军后撤,行缓兵之计。
也不是没这可能,萧纲仔细琢磨,思来想去,觉得不如一试。
既然侯景这边,都不得不承认被萧纶打得节节败退,那么,即便拿到了一些粮草,也不可能继续围困台城。
若言而无信,继续围城,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就会被萧纶击败,不想逃也得逃。
而自己只需要给对方一些粮草,多等半个月,就能熬到侯景兵败,或者撤军。
半个月,守军还能有战斗力,就算萧纶有异动,只要守住台城各门,就跳不起来。
或者,等侯景退去,召勤王军各部将领入城,不许带兵,这样也可以。
萧纲权衡利弊,决定试一试,不过台城里粮草不够,不可能分给侯景,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