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当真是厉害!
姜还是老的辣!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春风化雨啊!
当世之上,能从锦衣卫手底活人的,唯有老先生一人!
……
刘三吾还没回京,却已经被捧上了天。
老先生的奏疏,自然会得到无数支持。
区区几天的功夫,就有二十几道奏疏送到了通政司。
身为最勤劳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岂能不知!
面对千篇一律的放弃修墙,全力修路的主张,老朱嗤之以鼻!
“一群腐儒,狗屁不通!”
太子朱标心情不错,刘三吾顺利完成了他的嘱托,救了无数人,朱标当然要替老先生说话。
“父皇儿臣以为未尝没有道理,只是人云亦云,未免不妥,可也足见人心所向!”
“放……算了,大好的日子,不骂人了。”朱元璋黑着脸,用责备的语气,考问道:“你也去北平巡边过,父皇问你,这边墙有何用处?”
“自然是区分华夷,保护大明百姓了。”
“哼!”朱元璋哼了一声,“不求甚解!长城边墙,至少有三个作用,其一是预警,长城依山势而建,上面有几丈高的烽火台,若是鞑子入寇,立刻点燃狼烟,可以提醒将士,立刻御敌;其二,是防御,依托数丈高墙,可以抵御小股鞑子入寇,保护百姓安全;其三,那就是发起进攻,边墙宽有数丈,上面能行军走车,若是鞑子入寇,可以迅速集结人马,给予反击。而且在长城周围,还可以建造墩台,仓库,作为囤积粮草军械之用,以支应大军前出大漠,痛击鞑虏!“
朱标听完老爹的话,频频点头,“父皇真是高见,孩儿茅塞顿开!”
朱元璋更生气了,摇头道“这不是朕的高见,而是有人跟朕讲的!”
“哦?那这个人是谁?他有这样的见识,应当重用才是!”朱标傻傻道。
姜还是老的辣!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春风化雨啊!
当世之上,能从锦衣卫手底活人的,唯有老先生一人!
……
刘三吾还没回京,却已经被捧上了天。
老先生的奏疏,自然会得到无数支持。
区区几天的功夫,就有二十几道奏疏送到了通政司。
身为最勤劳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岂能不知!
面对千篇一律的放弃修墙,全力修路的主张,老朱嗤之以鼻!
“一群腐儒,狗屁不通!”
太子朱标心情不错,刘三吾顺利完成了他的嘱托,救了无数人,朱标当然要替老先生说话。
“父皇儿臣以为未尝没有道理,只是人云亦云,未免不妥,可也足见人心所向!”
“放……算了,大好的日子,不骂人了。”朱元璋黑着脸,用责备的语气,考问道:“你也去北平巡边过,父皇问你,这边墙有何用处?”
“自然是区分华夷,保护大明百姓了。”
“哼!”朱元璋哼了一声,“不求甚解!长城边墙,至少有三个作用,其一是预警,长城依山势而建,上面有几丈高的烽火台,若是鞑子入寇,立刻点燃狼烟,可以提醒将士,立刻御敌;其二,是防御,依托数丈高墙,可以抵御小股鞑子入寇,保护百姓安全;其三,那就是发起进攻,边墙宽有数丈,上面能行军走车,若是鞑子入寇,可以迅速集结人马,给予反击。而且在长城周围,还可以建造墩台,仓库,作为囤积粮草军械之用,以支应大军前出大漠,痛击鞑虏!“
朱标听完老爹的话,频频点头,“父皇真是高见,孩儿茅塞顿开!”
朱元璋更生气了,摇头道“这不是朕的高见,而是有人跟朕讲的!”
“哦?那这个人是谁?他有这样的见识,应当重用才是!”朱标傻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