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91 三年时光,各家变化(1/3)
三年的时间对漫漫人生而言并不算长,却也绝不短暂,自与曹操罢兵之后,除两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之间的优劣之争外,庞山民并未再主动寻衅。
而中原与江东同样极为默契的按兵不动,各自发展,对于纷争已久的天下局势而言,这极为难得的和平,令各家诸侯的“火气”,都渐渐降了下来。
便是荆襄之主庞山民,也难得的放下政务,陪伴家人数月之期。
实际上荆襄政务如今已无须庞山民花太多心思,虽庞山民大权在握,可于荆襄行使官员任免,人马调度的事情,庞山民多交由孔明来做,而西川法正兢兢业业,雍凉庞统亦用三年时光,将西域诸国收拾的服服帖帖,随着日渐繁荣的商贾贸易,长安也慢慢恢复了大汉雄都的雍容华贵,庞统之前还建言过庞山民,要不要将荆襄的政治经济中心,由襄阳迁往长安……
对此庞山民并未理会,虽如今曹操已放弃许都,迁都邺城,可其中的耗费,便是庞山民闻之,也咋舌不已,对于大兴土木,庞山民向来没有太大兴趣,且若迁都长安,庞山民也担心为如今安定许久的荆襄,凭添许多不必要的变数。
虽荆襄世家渐渐退出朝堂,然而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令庞山民颇为头疼,原本至宋朝才当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今由于“荆襄奇术”的帮衬,使得荆襄,西川等地,已渐渐产生了土地兼并与大量雇工的出现,而庞山民早已意识到。荆襄这种畸形的发展,渐渐脱离了他的掌控。商人以及工匠的地位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荆襄的体制已经完全游离在大汉律法之外。
为此,庞山民不得不召集襄阳二蒯,卧龙凤雏,一道推行新的荆襄法令,在约束商人的同时,也要求更多的世家于赚取财富的同时,反哺百姓,二蒯对于庞山民的这般想法。倒也支持,二人同样意识到,一旦世家再度膨胀,遭庞山民忌惮的话。庞山民掌控的数十万雄兵。可不是摆设。
世家得了财富,却失了权柄,若不知收敛。必横生祸端。
也正因如此,庞山民所担心的世家与百姓间的矛盾,在荆襄贤臣能吏们的努力下并未发生,百姓的生活比之三年之前,好转不少,这也得益于商贾贸易从中原。江东两地,以及西域诸国源源不断的掠夺财富。
虽曹操。孙权已经意识到,不当纵容往来于荆襄的商贾贸易,可是其治下商贾却耐不住荆襄货物,物美价廉,且益州,荆州皆产粮要地,若禁通商贸易,岂不是说连价格低廉的粮草,都不买了?
要说这三年之中,最令庞山民意外的事情还是刘备入江夏后,偃旗息鼓,于江夏的细作监视刘备整整三年,刘备似乎已抛却了争霸天下的理想,于江夏一地,勤勤恳恳,江夏百姓也渐渐忘记了刘备之前那个“灾星”的名头,这三年来,关羽,张飞二人多与荆襄,西川,甚至汝南操演军马,也有途径江夏之时,然而细作回报的却是桃园三英的情谊,似乎大不如前,如今的刘备更倾向于问计马谡,伊籍等人,而军中将校,除甘宁外,再无人与刘备交厚。
庞山民自然不会怀疑甘宁的忠诚,也知道甘宁与刘备交好,多因关,张二人所托,刘备可安于平淡,庞山民索性也抛弃心中杀念,觉得这大汉皇叔,得此归宿,倒也不错。
与此同时,其余两家诸侯,同样变化不小,无论是北地曹操,疑惑江东孙权,皆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荆襄虽大赚钱财,却并未如庞山民设想那般,将两家诸侯慢慢拖垮,两年多的时间里,曹操虽未与江东,荆襄两家交兵,可是其迁都之后,大量军力皆用于北地,讨伐匈奴,乌桓,可怜的游牧民族远远不是曹军这等百战之师的对手,就连庞山民也极为惊讶,若曹操再使把力气,是不是连高句丽与三韩之地,都能掌控手中……
莫非曹操日后还打算成为大韩民国百姓们的祖宗不成?
异族的牛羊马匹,成为了曹操的财富,便是与荆襄贸易不绝,中原也能保障收支平衡,甚至可以说略有盈余,昔日所借之粮,曹操已用掠来的牛马相抵,所欠账目,皆已抹平,如此一来,庞山民再也不可能因之前借贷曹操,拿捏这位大汉丞相了。
渐渐北扩的土地,也令中原恢复了往日霸气,庞山民心中清楚,曹操怕是早已耐不住心中寂寞,相要与荆襄,江东一争高下了。
虽有之前青州大仇,可庞山民却以为,曹操若要兴兵,首选的目标却是荆襄,江东水军这些年来在周瑜的操演下,已脱胎换骨,便是水军都督甘宁也于庞山民面前坦言,周瑜重新做回老本行,江东水军气势大变。
自周瑜,太史慈二人回归江东之后,太史慈震慑山越,得孙权授意,学习昔日法正融合南蛮之计,主动与山越互通有无,剿抚结合,交州山越多依附江东,贡山中特产,以求自保,而孙权也用怀柔手段,结纳各部头领,允山越自成一军,同保江东土地。
而中原与江东同样极为默契的按兵不动,各自发展,对于纷争已久的天下局势而言,这极为难得的和平,令各家诸侯的“火气”,都渐渐降了下来。
便是荆襄之主庞山民,也难得的放下政务,陪伴家人数月之期。
实际上荆襄政务如今已无须庞山民花太多心思,虽庞山民大权在握,可于荆襄行使官员任免,人马调度的事情,庞山民多交由孔明来做,而西川法正兢兢业业,雍凉庞统亦用三年时光,将西域诸国收拾的服服帖帖,随着日渐繁荣的商贾贸易,长安也慢慢恢复了大汉雄都的雍容华贵,庞统之前还建言过庞山民,要不要将荆襄的政治经济中心,由襄阳迁往长安……
对此庞山民并未理会,虽如今曹操已放弃许都,迁都邺城,可其中的耗费,便是庞山民闻之,也咋舌不已,对于大兴土木,庞山民向来没有太大兴趣,且若迁都长安,庞山民也担心为如今安定许久的荆襄,凭添许多不必要的变数。
虽荆襄世家渐渐退出朝堂,然而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令庞山民颇为头疼,原本至宋朝才当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今由于“荆襄奇术”的帮衬,使得荆襄,西川等地,已渐渐产生了土地兼并与大量雇工的出现,而庞山民早已意识到。荆襄这种畸形的发展,渐渐脱离了他的掌控。商人以及工匠的地位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荆襄的体制已经完全游离在大汉律法之外。
为此,庞山民不得不召集襄阳二蒯,卧龙凤雏,一道推行新的荆襄法令,在约束商人的同时,也要求更多的世家于赚取财富的同时,反哺百姓,二蒯对于庞山民的这般想法。倒也支持,二人同样意识到,一旦世家再度膨胀,遭庞山民忌惮的话。庞山民掌控的数十万雄兵。可不是摆设。
世家得了财富,却失了权柄,若不知收敛。必横生祸端。
也正因如此,庞山民所担心的世家与百姓间的矛盾,在荆襄贤臣能吏们的努力下并未发生,百姓的生活比之三年之前,好转不少,这也得益于商贾贸易从中原。江东两地,以及西域诸国源源不断的掠夺财富。
虽曹操。孙权已经意识到,不当纵容往来于荆襄的商贾贸易,可是其治下商贾却耐不住荆襄货物,物美价廉,且益州,荆州皆产粮要地,若禁通商贸易,岂不是说连价格低廉的粮草,都不买了?
要说这三年之中,最令庞山民意外的事情还是刘备入江夏后,偃旗息鼓,于江夏的细作监视刘备整整三年,刘备似乎已抛却了争霸天下的理想,于江夏一地,勤勤恳恳,江夏百姓也渐渐忘记了刘备之前那个“灾星”的名头,这三年来,关羽,张飞二人多与荆襄,西川,甚至汝南操演军马,也有途径江夏之时,然而细作回报的却是桃园三英的情谊,似乎大不如前,如今的刘备更倾向于问计马谡,伊籍等人,而军中将校,除甘宁外,再无人与刘备交厚。
庞山民自然不会怀疑甘宁的忠诚,也知道甘宁与刘备交好,多因关,张二人所托,刘备可安于平淡,庞山民索性也抛弃心中杀念,觉得这大汉皇叔,得此归宿,倒也不错。
与此同时,其余两家诸侯,同样变化不小,无论是北地曹操,疑惑江东孙权,皆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荆襄虽大赚钱财,却并未如庞山民设想那般,将两家诸侯慢慢拖垮,两年多的时间里,曹操虽未与江东,荆襄两家交兵,可是其迁都之后,大量军力皆用于北地,讨伐匈奴,乌桓,可怜的游牧民族远远不是曹军这等百战之师的对手,就连庞山民也极为惊讶,若曹操再使把力气,是不是连高句丽与三韩之地,都能掌控手中……
莫非曹操日后还打算成为大韩民国百姓们的祖宗不成?
异族的牛羊马匹,成为了曹操的财富,便是与荆襄贸易不绝,中原也能保障收支平衡,甚至可以说略有盈余,昔日所借之粮,曹操已用掠来的牛马相抵,所欠账目,皆已抹平,如此一来,庞山民再也不可能因之前借贷曹操,拿捏这位大汉丞相了。
渐渐北扩的土地,也令中原恢复了往日霸气,庞山民心中清楚,曹操怕是早已耐不住心中寂寞,相要与荆襄,江东一争高下了。
虽有之前青州大仇,可庞山民却以为,曹操若要兴兵,首选的目标却是荆襄,江东水军这些年来在周瑜的操演下,已脱胎换骨,便是水军都督甘宁也于庞山民面前坦言,周瑜重新做回老本行,江东水军气势大变。
自周瑜,太史慈二人回归江东之后,太史慈震慑山越,得孙权授意,学习昔日法正融合南蛮之计,主动与山越互通有无,剿抚结合,交州山越多依附江东,贡山中特产,以求自保,而孙权也用怀柔手段,结纳各部头领,允山越自成一军,同保江东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