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经百炼之后,这种感受的体验与温养,尚在持续。
姜敏仪之所以暂避,也是给归无咎留下一段时间。
就在这山头茅屋之内,归无咎因变适会,进入一场短暂的闭关之中。
仙门之中修道中人,一俟迈入灵形境,或云本土仙道之中的筑基境,便自然而然能够体会到气血流动、仿佛水银的妙境。重而不拙;铅汞分明。
而如今归无咎之境界,却不知又超迈了多少——
此身任意血肉毫发,皆仿佛山岳凝形,有千钧之重;密观内视,又如精钢百炼,浑成如一。
姜敏仪所谓的“殴打”,其实是宛若鼎炉之中锻造铜铁。
非止是得其纯粹而已;一块熟铁,原本是圆整的一坨,经历万千锻打之后,或薄如一页,或聚成一团,或抽丝似链。其物性之延展、变化之极限从中充分展示,趋于登峰造极。
归无咎的身躯固然无有如此夸张的形变;但耐受的边缘与界限,却被清清楚楚的探明了。
同时,虽然还不曾和姜敏仪有进一步的交流,亦不曾观看品阶更高的武道秘典,但是归无咎心识之内,却生出豁然贯通之感。那种在灵形、金丹境时已能拟象金丹、元婴之妙的“胸有成竹”境界,再度油然而生;从前疑虑,亦涣然冰释。
挠到了痒处,方能一点即通。
仙道乃是守一之道,凝一身之精蕴,归于一点。
金丹境时,此“一”在于金丹;元婴境时,此“一”在于元婴。
而武道之中,却是内炼全身,务求此身之全体大用,无不通透。尤其是在破境日曜武君的这一步,药力引动,天地五行之力灌注洗练,其要害之处便在于,自己的极限何在。
可堪引动的天地五行精气,本来无穷无尽。若是超越己身承受之极限,便是爆体而亡的下场。
但若火候未到,自身的承受力远未达到极限,那么轻则道行有缺,重则破境不成。
此等机密,归无咎在阅览尘海宗典籍之时,便见其反复强调,重之又重。
先前归无咎疑惑之处便在于此。
道行到了有资格破境日曜武君的地步,可谓高明已极。对于自身极限之把握,亦当早到了妙绝毫巅之境。此事行之甚易,又何必再三叮咛呢?
姜敏仪之所以暂避,也是给归无咎留下一段时间。
就在这山头茅屋之内,归无咎因变适会,进入一场短暂的闭关之中。
仙门之中修道中人,一俟迈入灵形境,或云本土仙道之中的筑基境,便自然而然能够体会到气血流动、仿佛水银的妙境。重而不拙;铅汞分明。
而如今归无咎之境界,却不知又超迈了多少——
此身任意血肉毫发,皆仿佛山岳凝形,有千钧之重;密观内视,又如精钢百炼,浑成如一。
姜敏仪所谓的“殴打”,其实是宛若鼎炉之中锻造铜铁。
非止是得其纯粹而已;一块熟铁,原本是圆整的一坨,经历万千锻打之后,或薄如一页,或聚成一团,或抽丝似链。其物性之延展、变化之极限从中充分展示,趋于登峰造极。
归无咎的身躯固然无有如此夸张的形变;但耐受的边缘与界限,却被清清楚楚的探明了。
同时,虽然还不曾和姜敏仪有进一步的交流,亦不曾观看品阶更高的武道秘典,但是归无咎心识之内,却生出豁然贯通之感。那种在灵形、金丹境时已能拟象金丹、元婴之妙的“胸有成竹”境界,再度油然而生;从前疑虑,亦涣然冰释。
挠到了痒处,方能一点即通。
仙道乃是守一之道,凝一身之精蕴,归于一点。
金丹境时,此“一”在于金丹;元婴境时,此“一”在于元婴。
而武道之中,却是内炼全身,务求此身之全体大用,无不通透。尤其是在破境日曜武君的这一步,药力引动,天地五行之力灌注洗练,其要害之处便在于,自己的极限何在。
可堪引动的天地五行精气,本来无穷无尽。若是超越己身承受之极限,便是爆体而亡的下场。
但若火候未到,自身的承受力远未达到极限,那么轻则道行有缺,重则破境不成。
此等机密,归无咎在阅览尘海宗典籍之时,便见其反复强调,重之又重。
先前归无咎疑惑之处便在于此。
道行到了有资格破境日曜武君的地步,可谓高明已极。对于自身极限之把握,亦当早到了妙绝毫巅之境。此事行之甚易,又何必再三叮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