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一阵掌声,在坐几百位观众中虽然可以算得上高手的十不满一,但道理却是相通的,所谓术业各有专攻,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某个方面,其它方面的投入肯定会受到影响,职业棋手中所谓的定式专家的确有好几位,但那几位‘专家’要么以教棋讲棋为主业,要么以著书立书为工作,基本也就是职业二流三流的样子,即使在当打之年也很难算做是一线棋手,更有一位定式专家,曾经在《围棋天地》上有专栏,专门讲说从古至今的定式变迁,文章写的很好,内容也很细致,详实,被评文那一年度最佳专题文章,但在实战比赛中,这位定式专家却在一个角上走错了次序,被对手抓住而一击致命,所以,所谓的‘定式’专家在棋迷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死活专家’。
韩昌太脸色有些难看,本想用这个问题打击一下儿王仲明的气势,告诉他‘你虽然曾经是世界最强者,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想到被对方扭转话题,变成了对自已错误理念的批判,想以前接触的大部分职业棋手都是沉默寡言,少有犀利擅辩之士,实在是没想到王仲明会借题发挥,损人还不带脏字,只怕明天同行的报道中少不了有自已被当众教训的桥段吧?
“再来谈谈你所讲的现在棋手的实力比八年前要强两目的说法,我不知道这种话是哪位棋手讲的,如果是网络论坛上棋迷们的发帖,我觉得你大可以当做一个笑话好了。因为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无非是棋理进步,定式增多,套路研究的更加深入而已,刚才讲过,定式增多等同于棋手实力提高本就是不值得一辩的伪命题,至于套路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做是定式的延伸。有没意义显然是不对的——实战比赛,有过研究总比没有研究好些,但要说意义有多大?我不觉得,以前的秀策流,中国流,后来的小林流,武宫宇宙流。到现在的错版中国流,迷你中国流等等,第一次下出来新奇,第二次下出来还会新奇吗?每一个流行布局出来后有时间你可以统计一下儿,使用同样的布局,仍然是实力强的棋手胜率更高。实力弱的仍实是输多赢少,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决定棋局最终胜负的,不是定式,布局套路这些东西,就算有定式飞刀,布局陷阱等等事先研究出来的东西。无非也就是使用一次,第二次就很难管用了,简单的说,你事先研究的再精妙,我不跟着你下总成了吧?你研究迷你中国流,变形中国流研究的再好,我一开局不占角而是直接挂角,又或者采用超高目。大高目之类的特殊占角方式,不跟你走常见应对,你之前研究的下法还有用吗?所谓凡兵临而后战,胜负之妙存于一心。围棋自古无同局,每一盘棋都是在做新的探索,试问,在这个广阔的未知世界中。棋手事前的研究准备到底有多大意义?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反正我是持怀疑态度。”
“......至于说理论的进步,先不说现在所谓的理论是否真的有进步——和以前相比,多的无非是布局的花样。定式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真的能算是理论的进步吗?与其说这些改变是围棋理论的进步,到不如说是比赛规则更改造成的影响更为确切,很多定式的淘汰并非是因为那样的下法不好,而是因为在大贴目的负担下显得过于稳健。论到理论改变,当年由木谷实,吴清源掀起的‘新布局时代’比起现在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现在所谓的新布局,新手,新招法还是在边角等处动脑筋,而那时的新布局则是直指中腹,所谓的金科玉律,棋理章法被完全抛弃,对当时围棋理念传统的冲击完全是颠覆性的。在那个围棋变革的时代,木谷实和吴清源赢了很多棋,但那是他们自已的胜利,却不是新布局的胜利,他们俩个的高胜率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实力比别人更强,而不是因为通过使用新布局,他们俩个人的棋才比别人强,因为在使用新布局时,他们两个的胜率并没有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在新布局革命后,他们俩重新使用传统布局时,胜率也没有因此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在两个人与旧式围棋的代表,本因坊秀哉的直接对抗中,吴清源的‘星,天元,三三’布局在序盘战中并没有在使用‘先角后边,稳步推进’传统布局理论的本因坊秀哉那里占到便宜,最终以两目半落败,而木谷的那盘棋中尽管木谷实以五目半取胜,却是因为本因坊秀哉后半盘的失误,并不是新的布局理念也取得的功劳,可想而知,当年天翻地覆,具有革命性的新布局在胜负层面都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改变,那么现在最多只能算是‘革新’的理论进步,真的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吗?我不那么认为。举个现实的例子吧,这次三星杯赛每一轮比赛时,日本的坂田浩二先生在与韩国的韩在赫的对局中使用的便是典型的幕府时期的下法,错小目,小飞挂,阵而后战,各行其道,而韩在赫的下法则是典型的韩国流,步调快速,追求效率,每一步棋都追求最强,按道理说,这样的布局应该是采用最新,最积极下法的韩在赫占到优势吧?但事实却是相反,在坂田浩二深厚的布局功力下,韩在赫却是进退失矩,徒劳无功,开始三十余手,便已处在下风,直到比赛终了也没能扳回来。所以,不要小看所谓‘落后’的理论,也不要把所谓‘先进’的理论太当成宝,说到底,实战对局中,真正强的是使用理论的棋手,而不是理论。”
王仲明总结道。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而韩昌太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韩昌太脸色有些难看,本想用这个问题打击一下儿王仲明的气势,告诉他‘你虽然曾经是世界最强者,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想到被对方扭转话题,变成了对自已错误理念的批判,想以前接触的大部分职业棋手都是沉默寡言,少有犀利擅辩之士,实在是没想到王仲明会借题发挥,损人还不带脏字,只怕明天同行的报道中少不了有自已被当众教训的桥段吧?
“再来谈谈你所讲的现在棋手的实力比八年前要强两目的说法,我不知道这种话是哪位棋手讲的,如果是网络论坛上棋迷们的发帖,我觉得你大可以当做一个笑话好了。因为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无非是棋理进步,定式增多,套路研究的更加深入而已,刚才讲过,定式增多等同于棋手实力提高本就是不值得一辩的伪命题,至于套路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做是定式的延伸。有没意义显然是不对的——实战比赛,有过研究总比没有研究好些,但要说意义有多大?我不觉得,以前的秀策流,中国流,后来的小林流,武宫宇宙流。到现在的错版中国流,迷你中国流等等,第一次下出来新奇,第二次下出来还会新奇吗?每一个流行布局出来后有时间你可以统计一下儿,使用同样的布局,仍然是实力强的棋手胜率更高。实力弱的仍实是输多赢少,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决定棋局最终胜负的,不是定式,布局套路这些东西,就算有定式飞刀,布局陷阱等等事先研究出来的东西。无非也就是使用一次,第二次就很难管用了,简单的说,你事先研究的再精妙,我不跟着你下总成了吧?你研究迷你中国流,变形中国流研究的再好,我一开局不占角而是直接挂角,又或者采用超高目。大高目之类的特殊占角方式,不跟你走常见应对,你之前研究的下法还有用吗?所谓凡兵临而后战,胜负之妙存于一心。围棋自古无同局,每一盘棋都是在做新的探索,试问,在这个广阔的未知世界中。棋手事前的研究准备到底有多大意义?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反正我是持怀疑态度。”
“......至于说理论的进步,先不说现在所谓的理论是否真的有进步——和以前相比,多的无非是布局的花样。定式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真的能算是理论的进步吗?与其说这些改变是围棋理论的进步,到不如说是比赛规则更改造成的影响更为确切,很多定式的淘汰并非是因为那样的下法不好,而是因为在大贴目的负担下显得过于稳健。论到理论改变,当年由木谷实,吴清源掀起的‘新布局时代’比起现在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现在所谓的新布局,新手,新招法还是在边角等处动脑筋,而那时的新布局则是直指中腹,所谓的金科玉律,棋理章法被完全抛弃,对当时围棋理念传统的冲击完全是颠覆性的。在那个围棋变革的时代,木谷实和吴清源赢了很多棋,但那是他们自已的胜利,却不是新布局的胜利,他们俩个的高胜率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实力比别人更强,而不是因为通过使用新布局,他们俩个人的棋才比别人强,因为在使用新布局时,他们两个的胜率并没有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在新布局革命后,他们俩重新使用传统布局时,胜率也没有因此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在两个人与旧式围棋的代表,本因坊秀哉的直接对抗中,吴清源的‘星,天元,三三’布局在序盘战中并没有在使用‘先角后边,稳步推进’传统布局理论的本因坊秀哉那里占到便宜,最终以两目半落败,而木谷的那盘棋中尽管木谷实以五目半取胜,却是因为本因坊秀哉后半盘的失误,并不是新的布局理念也取得的功劳,可想而知,当年天翻地覆,具有革命性的新布局在胜负层面都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改变,那么现在最多只能算是‘革新’的理论进步,真的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吗?我不那么认为。举个现实的例子吧,这次三星杯赛每一轮比赛时,日本的坂田浩二先生在与韩国的韩在赫的对局中使用的便是典型的幕府时期的下法,错小目,小飞挂,阵而后战,各行其道,而韩在赫的下法则是典型的韩国流,步调快速,追求效率,每一步棋都追求最强,按道理说,这样的布局应该是采用最新,最积极下法的韩在赫占到优势吧?但事实却是相反,在坂田浩二深厚的布局功力下,韩在赫却是进退失矩,徒劳无功,开始三十余手,便已处在下风,直到比赛终了也没能扳回来。所以,不要小看所谓‘落后’的理论,也不要把所谓‘先进’的理论太当成宝,说到底,实战对局中,真正强的是使用理论的棋手,而不是理论。”
王仲明总结道。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而韩昌太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