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咱们得奖的几率不高!”

    第二天跟关虎吃饭,对方开门见山道:“大热门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呼声很高。”

    “毕竟人家是第四次冲击金棕榈,加上作品的确不错,这次应该十拿九稳。”

    丁诚给关虎倒满酒,轻松道:“能入围本身就是一种肯定,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其他的想也没用。”

    关虎瞪了丁诚一眼,笑骂道:“你小子倒是挺想得开,反正没有影帝入围是不是?”

    丁诚哈哈大笑,得奖这种事最难琢磨,票房高的商业片无论到那个国家,肯定不受评委老爷们的待见,就连奥斯卡也不例外。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肯定有办法拉票,但咱们鞭长莫及,想使劲都没用。

    每个电影节都有一个专门负责选片的机构,威尼斯和戛纳有专门的选片委员负责全世界范围选片,当然首先你要报名参加。

    而柏林则是由电影家委员会的成员和每个单元的主席来选片,一般情况的标准是:选片委员第一次看到这些影片就已经被说服。如果有二审,大多都是因为跟影片有关系的那些人不断强求。

    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主席对外说过:我很少改变意见和决定,但必须得像外交官那样处事圆滑,而且还得很有礼貌。

    当被要求二审时,我们都会重看,或者让其他人看,以确认我们的判断。这是很复杂棘手的工作,也需要精巧得体的方式来处理。

    成员都是业内著名的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组成,偶尔会有作曲、作家、电视界的人员加盟。评审团一般由十人组成,有一个评审团主席。

    三大电影节的奖项,由评审团讨论投票决定。某些年份大奖的归属没有悬念,可谓一枝独秀。但是遇到佳作云集的年份里,有些奖项的归属变成大问题。

    在某些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甚至可以左右奖项的决定。而在某些电影节,主席只是一个被架空的虚职。

    比如201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昆汀塔伦蒂诺做评委会主席,在他的控制下,前女友索菲亚的《在某处》拿到金狮奖,这个结果连美国媒体都非常不满。

    所以说电影节其实只是一个同人游戏,凸显的是评委个人的审美趣味与倾向。从场刊的评分来预测奖项的归属,才是最不靠谱的赌博。

    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可预测、不可捉摸,也让电影节成为所有影迷最翘首以盼的电影盛事。

    “说实话这次入围戛纳我自己也没想到!”关虎跟丁诚碰杯酒,低声道:“闲着也是闲着,随便报名试试,结果……”

    丁诚一愣,好家伙,这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