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甲联赛,球场冠名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很多德甲球队的主场都卖出去了,例如拜仁和多特蒙德。

    这两支德甲球队是非常能够体现球场价值的。

    拜仁和安联球场的合作可谓是球场冠名的典范,每年六百多万欧元的赞助费,花得一点都不亏,甚至安联球场还趁此机会直接绑定了拜仁和这座球场。

    现在,提起拜仁,自然就想起了安联球场。

    相比之下,多特蒙德的情况就是另外一种。

    尹杜纳信号公园球场的名字,估计很多人都不记得,他们依旧还是记住了多特蒙德原来的那个名字,威斯特fl球场。

    也许很多人就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呢?

    这就是先入为主的重要性。

    拜仁和多特的不同,可以非常好的阐述出现在欧洲顶级联赛球场冠名权的症结所在。

    所有的豪门球队在短时间内,基本都不会筹建新球场,但冠名老球场的风险太大,收益不高。

    例如在利兹联的这份报告里,赞助曼联的球场冠名权大概是每年1700万英镑,这笔钱不算少,但到时候有多少人会记住新球场的名字?

    估计,全世界所有人提起曼联,都还是想起老特拉福德球场。

    这还不用说,这笔赞助会不会惹怒曼联的球迷。

    历史包袱的存在,导致曼联早早就想要卖掉冠名权,但一直都没能成功。

    曼联要价很高,但能出这笔钱的企业都很担心收益。

    反过来,给得少了,曼联不愿意贱卖。

    伯纳乌和诺坎普的情况实际上也是如此。

    为了迁就球迷的情绪,两大豪门都不会轻易动冠名权的心思,他们想要卖,但又要保留伯纳乌和诺坎普的名字,这就导致赞助商的意愿不是特别强烈。

    这有点像是,某渣离了婚,这边交了女朋友,那边还跟前妻住在一块,谁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