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月07日~
,nbsp;
第五百六十章兄弟内斗
汉天佑二年九月,袁绍病逝于邺城。
官渡之战的失败让袁绍一统天下的消破灭,三个儿子之间的互相争斗令袁绍也无计可施,最后,心气高傲的袁绍可谓是忧愤而死。
长期的心气郁结,导致了身体的极度虚弱,袁绍临终时,已是骨瘦如柴,往日里的气度丝毫皆无。在病榻之前,袁绍挣扎着做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决定--正式传位于三子袁尚!
作此决定,既是袁绍的本意,因为三子之中他最喜欢袁尚,也是迫于周边的压力。以刘氏为首的一帮人,包括审配、逢纪等心腹谋士,牢牢地把控住了邺城附近的局势,邺城驻军诸将,也在他们的阵营之中,袁绍若是选择了袁谭或是袁熙,只怕一场内乱即刻便会发生!选择了袁尚继位,对袁熙和袁谭采取高压手段,或许能镇得住局面。
然而,袁绍再也想不到,就在他离世的十日之后,丧事刚刚结束,三兄弟之间的内战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袁谭率残部驻守南皮之后,在辛评、辛毗兄弟的指点下,获得了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以原有自青州一路跟随而来的将士为基础,四处招募人马,扩充实力,很快便又恢复到了三万余人马。袁谭如此大肆扩军是因为他心知肚明,父亲袁绍身边的心腹大都支持袁尚继位,一旦袁尚上位,必不能容下自己,兄弟之间这一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得知袁绍去世、袁尚继位的消息后,袁谭下令南皮全城缟素,在驻所搭设灵堂,遥祭父亲在天之灵‘日之后,袁谭发布檄文,自号车骑将军,声称父亲袁绍遗命本由他继位,但被其身边近臣篡改,伪立遗书,足可见袁尚狼子野心。为家族大义,当提大军、倾全力以除奸魍。
袁尚自也不甘示弱,立刻调动邺城附近的人马应战。论军队实力,在冀州忠于他的人马远超袁谭!幽州牧袁熙和自己是一母所生,感情自较袁谭为深,虽袁熙也曾有夺位之心,但实力上的差距迫使他不得不放弃。而并州牧高干作为袁绍的外甥,也只会促和,不会站在袁谭或袁尚的任何一方,令河北干戈更甚。
十月,袁谭与袁尚两军大战于中山。袁谭身先士卒,勇猛异常,部下将士也十分卖力,故其兵力虽少于袁尚,仍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攻势强于袁尚。而袁尚军匆匆集结,兵力虽足,袁尚的号召力尚弱,故战斗一开始,便只得处于守势。
袁谭挥师猛攻中山城,数日未果,然随着袁尚的后续人马陆陆续续到来,粮草辎重运送川流不息,两军的优劣顿现。袁谭兵力有限,仅依靠南皮一带的支持,粮草辎重也只是堪堪够用。而袁尚在中山集结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人,袁绍多年在河北的积累皆囤积在邺城附近,粮草辎重更不用愁,派一支人马转运便是。
随后,袁尚派兵反攻,两军厮杀十余日,死伤遍地,袁谭终于不支,率军退回南皮。袁尚提兵欲追,却发觉部下诸将皆无此意,私下问逢纪方知,袁绍新亡,二子便展开内斗,这些河北军将领皆觉同室操戈有违人伦,也愧对先主九泉之下的魂灵,故并不十分卖力。逢纪尚有一个原因未道明,那就是在征伐河北的过程中,袁谭曾与这些将领朝夕相处,在一个战场上拼命,此刻要他们去追杀袁谭,这些将领于心自是不忍。
袁尚知晓后,初时气血上涌,直欲砍了这些人的脑袋方能平息怒气№为臣子部下,怎可有令不行?还带着私通敌人的嫌疑!过后冷静一想,自己与袁谭虽然异母,却也同是兄弟,父亲尸骨未寒,两人为了权位便这般撕破脸,未来也未必有脸见列祖列宗,还是且放袁谭一马,派人前往安抚,他若识相便罢,若是仍顽冥不化,那时自己可就占了道义上风,再领兵往攻可也。
就在袁尚刚刚自中山回师邺城之时,突然自南边传来警讯,关羽欲趁河北军内斗之机,起兵北伐,其大军已经渡过了黄河,正浩浩荡荡杀奔高唐而来!而驻军黎阳的江东军,也有集结的迹象!
袁尚不惧与袁谭内斗,却十分惧怕江东军≡想,以他的父亲袁绍之能,领二十余万大军尚且败在周瑜手下,何况他袁尚呢?能力不比袁绍,在河北的威望更加谈不上,甚至不如袁谭,冀州兵马在官渡之战中折损过半,勉强收集了半数溃兵,加上原先留下的郡县兵,虽凑了近十万的数字,可战斗力已是大不如前,即便是据城坚守,袁尚也不敢放下心来。
江东军的异动,令袁尚心惊,一面分派各部军队往高唐增援,一面派出快马奔赴幽州和并州,消袁熙和高干能派出援兵。过了一日,从南皮传来好消息,逢纪与郭图联手说服了袁谭,为保河北平安,两兄弟联手对外,袁谭遵袁尚号令,但南皮一带财赋皆归其所有,且可**募军、领军。听闻江东军来犯,袁谭主动派出一万人马协助袁尚,粮草辎重盔甲皆由袁尚供给。
袁尚大喜,无论袁谭本意如何,当下在自己的侧后暂时算是没有了威胁,袁谭派来的一万人马,袁尚倒也敢用,至于军需粮草,按最少的供应就是了,难道还要用自己的钱粮来养袁谭的兵?
,nbsp;
第五百六十章兄弟内斗
汉天佑二年九月,袁绍病逝于邺城。
官渡之战的失败让袁绍一统天下的消破灭,三个儿子之间的互相争斗令袁绍也无计可施,最后,心气高傲的袁绍可谓是忧愤而死。
长期的心气郁结,导致了身体的极度虚弱,袁绍临终时,已是骨瘦如柴,往日里的气度丝毫皆无。在病榻之前,袁绍挣扎着做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决定--正式传位于三子袁尚!
作此决定,既是袁绍的本意,因为三子之中他最喜欢袁尚,也是迫于周边的压力。以刘氏为首的一帮人,包括审配、逢纪等心腹谋士,牢牢地把控住了邺城附近的局势,邺城驻军诸将,也在他们的阵营之中,袁绍若是选择了袁谭或是袁熙,只怕一场内乱即刻便会发生!选择了袁尚继位,对袁熙和袁谭采取高压手段,或许能镇得住局面。
然而,袁绍再也想不到,就在他离世的十日之后,丧事刚刚结束,三兄弟之间的内战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袁谭率残部驻守南皮之后,在辛评、辛毗兄弟的指点下,获得了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以原有自青州一路跟随而来的将士为基础,四处招募人马,扩充实力,很快便又恢复到了三万余人马。袁谭如此大肆扩军是因为他心知肚明,父亲袁绍身边的心腹大都支持袁尚继位,一旦袁尚上位,必不能容下自己,兄弟之间这一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得知袁绍去世、袁尚继位的消息后,袁谭下令南皮全城缟素,在驻所搭设灵堂,遥祭父亲在天之灵‘日之后,袁谭发布檄文,自号车骑将军,声称父亲袁绍遗命本由他继位,但被其身边近臣篡改,伪立遗书,足可见袁尚狼子野心。为家族大义,当提大军、倾全力以除奸魍。
袁尚自也不甘示弱,立刻调动邺城附近的人马应战。论军队实力,在冀州忠于他的人马远超袁谭!幽州牧袁熙和自己是一母所生,感情自较袁谭为深,虽袁熙也曾有夺位之心,但实力上的差距迫使他不得不放弃。而并州牧高干作为袁绍的外甥,也只会促和,不会站在袁谭或袁尚的任何一方,令河北干戈更甚。
十月,袁谭与袁尚两军大战于中山。袁谭身先士卒,勇猛异常,部下将士也十分卖力,故其兵力虽少于袁尚,仍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攻势强于袁尚。而袁尚军匆匆集结,兵力虽足,袁尚的号召力尚弱,故战斗一开始,便只得处于守势。
袁谭挥师猛攻中山城,数日未果,然随着袁尚的后续人马陆陆续续到来,粮草辎重运送川流不息,两军的优劣顿现。袁谭兵力有限,仅依靠南皮一带的支持,粮草辎重也只是堪堪够用。而袁尚在中山集结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人,袁绍多年在河北的积累皆囤积在邺城附近,粮草辎重更不用愁,派一支人马转运便是。
随后,袁尚派兵反攻,两军厮杀十余日,死伤遍地,袁谭终于不支,率军退回南皮。袁尚提兵欲追,却发觉部下诸将皆无此意,私下问逢纪方知,袁绍新亡,二子便展开内斗,这些河北军将领皆觉同室操戈有违人伦,也愧对先主九泉之下的魂灵,故并不十分卖力。逢纪尚有一个原因未道明,那就是在征伐河北的过程中,袁谭曾与这些将领朝夕相处,在一个战场上拼命,此刻要他们去追杀袁谭,这些将领于心自是不忍。
袁尚知晓后,初时气血上涌,直欲砍了这些人的脑袋方能平息怒气№为臣子部下,怎可有令不行?还带着私通敌人的嫌疑!过后冷静一想,自己与袁谭虽然异母,却也同是兄弟,父亲尸骨未寒,两人为了权位便这般撕破脸,未来也未必有脸见列祖列宗,还是且放袁谭一马,派人前往安抚,他若识相便罢,若是仍顽冥不化,那时自己可就占了道义上风,再领兵往攻可也。
就在袁尚刚刚自中山回师邺城之时,突然自南边传来警讯,关羽欲趁河北军内斗之机,起兵北伐,其大军已经渡过了黄河,正浩浩荡荡杀奔高唐而来!而驻军黎阳的江东军,也有集结的迹象!
袁尚不惧与袁谭内斗,却十分惧怕江东军≡想,以他的父亲袁绍之能,领二十余万大军尚且败在周瑜手下,何况他袁尚呢?能力不比袁绍,在河北的威望更加谈不上,甚至不如袁谭,冀州兵马在官渡之战中折损过半,勉强收集了半数溃兵,加上原先留下的郡县兵,虽凑了近十万的数字,可战斗力已是大不如前,即便是据城坚守,袁尚也不敢放下心来。
江东军的异动,令袁尚心惊,一面分派各部军队往高唐增援,一面派出快马奔赴幽州和并州,消袁熙和高干能派出援兵。过了一日,从南皮传来好消息,逢纪与郭图联手说服了袁谭,为保河北平安,两兄弟联手对外,袁谭遵袁尚号令,但南皮一带财赋皆归其所有,且可**募军、领军。听闻江东军来犯,袁谭主动派出一万人马协助袁尚,粮草辎重盔甲皆由袁尚供给。
袁尚大喜,无论袁谭本意如何,当下在自己的侧后暂时算是没有了威胁,袁谭派来的一万人马,袁尚倒也敢用,至于军需粮草,按最少的供应就是了,难道还要用自己的钱粮来养袁谭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