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后,鼠人看与小姐姐抱着小燕的那张合影,久久沉思,心里的感想还挺多的。照片上,他穿着中式对襟棉袄,灰色直纹布罩衫是暗扣的那种,下身的深色裤子有点皱,显然是棉裤,脚上鞋扣眼清晰可见,是当时流行的胶底解放鞋。

    这种穿着是当时普通农民流行的装束。中式对襟装省布料,一幅布对折到上衣的长度加招边,剪下就可做衣服的身子;前片剪开,挖个领口,上个领,两边袖子加长一点,衣服就差不多成了。这种裁剪法省是省,但做起来肩部紧,下摆宽,甚至往外翘,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灰色直纹布——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叫的了,价格不贵,里面好像加了尼龙成分,买时用布票少,好像是六寸买一尺吧,又耐穿,当然是农民朋友的首选。只是这种布只有一种淡灰色,所以,撞色的情况普遍;不过,那时其实没有撞色不撞色的说头,有得穿,不破破烂烂、补补纳纳就很不错。棉裤冬天保暖性好,省了这样衬那样罩的,简单。鼠人记得在家时穿得最多的是条黑面子花格子回纺布里子的棉裤,耐脏、回纺布贴身暖和。解放鞋有草绿色、淡绿色,还有厚底、薄底的,鼠人脚上的是薄底,也是为价格便宜些。穿解放鞋,有点雨湿路滑便于对付,耐磨性好,便于走远路;平时在家穿布鞋多,图个舒适。

    鼠人穿这身打扮时是24岁,虚岁算25岁了,从照片上看,比较土的装束背后,掩不住一股年轻壮小伙的英气。确实,这个年龄,农村里都是找对象结婚的滞后年纪了,当时队里、圩上差不多大的都谈对象乃至结婚了。鼠人身边也有人关心、介绍:讲爱华的,鼠人觉得年龄小太多了;讲爱华的姐姐怀德,鼠人见过一面,倒是差不多的,怀德的姐姐殷筱敏还是鼠人初中同学呢,但人家对鼠人的家庭出身望之生畏,最后找个手艺人;玖姐宗友哥介绍带孩子的纪英,年龄也小太多了,而且,没上过什么学,家庭背景不好;热心人介绍,母亲同意,让人家来看了,来的女孩高高朗朗,看上去倒也是能干的那种,留喝茶吃饭也喝了吃了,队里人就说,就看鼠人的态度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家看到,那姑娘眼睛眉毛上面有个手指头点子大的黑记,明显有破相。找个这样的姑娘,不仅鼠人不接受,母亲也不愿。

    母亲热心要为儿子找个理想的,托“亲妈妈”朱明瑾的妈妈,说有个朱家姑娘挺好的,很着力去说,但同样为家庭出身,没有见面。(据说几年后,她家听说鼠人考上大学了,还让亲妈妈来说,愿意谈呢,那怎么可能,况且鼠人考大学前已处好对象了。)

    邻居厚传妈妈也为鼠人婚事操心,她提醒母亲说:“奶奶,原来你家泰兴的那个‘三姑娘’小时候来,跟鼠人倒是蛮好的,你不好去看看啊?”

    厚传妈妈的思路奇特,想到母亲妹妹的小女儿,想到姨表姊妹做亲了。不说巴金《家》里面的觉新与梅表姐了,这在七十年代乡村也还有的。

    “三姑娘”的事鼠人倒是有记忆的。解放初期好爹爹每年过年前后常来鼠人家,亲姊妹会会聊聊,也算当时鼠人家最亲的亲戚来往了。不仅好爹爹来,他还带孩子来,几个孩子都来过吧,姨夫张楚林还来过几次,他身材魁梧高大,方方脸,鼠人至今还记得他的样子。好爹爹家的第三个姑娘叫“桃庆”,家里人喜欢叫她“三姑娘”,她跟鼠人一样大,小时候来的次数多,鼠人和她相处好,玩得来,可谓两小无猜,什么话都说的。两个姐姐看着失笑,有时开玩笑都会讲“三姑娘”!弄得鼠人还真的不好意思起来。这段温馨的记忆在鼠人脑子里的印象倒还是蛮深的。

    听了厚传妈妈的话,母亲还抽时间真的去了一趟泰兴过船港,看看三姑娘和她一家的情况。到那知道,三姑娘已经出嫁,嫁到扬中(泰兴对面的长江中的一个岛,当时叫扬中县,现在已改市了),儿子君儿也还没有结婚。记得姨夫张楚林后来还来过一次,也许是对母亲去他家的回访吧。令鼠人意外和感慨的是,身材高大魁梧的姨夫此时矮了一大半,走路腰都呈九十度弯向前,双手背在后面,头拗着向上,脸向前——还是那张方方脸,大大的眼睛。这种变化令鼠人家的老一辈邻居看到都吃惊,“三大妈”就问他,能不能不这样弯呢?他的回答和对鼠人一家讲的一样,“还是这样舒服一点”。说来也是,人到这一步,还考虑其他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