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刚获悉消息,京师多个粮铺已经售空,剩下的那些粮铺,又开始涨价,而且还限量卖。外面为了抢粮,已经有点疯了!”薛国观忧心忡忡地奏道,“眼下不要说那二十万难民,就是京师这边,都可能会发生粮荒,有可能会出乱子了!”
说完之后,他立刻双手呈上一本奏章,由内侍转呈给了崇祯皇帝。
看来,应该是晋商在捣鬼了,或者是其他黑心肠的人要发国难财!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先打开奏章看了起来。
一般来说,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粮食,当然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到了崇祯末年,一两银子买到一石粮食,已经是算不错了。如今刚经过建虏肆虐,之前这些天的时候,京师的粮食已经往二两银子一石粮食上靠了。可如今,崇祯皇帝看到奏章上报告的,外面竟然已经到了四两银子一石粮食了,就这,还每天限量卖,只一开铺,就很快抢空了。
这种高价粮食,底层老百姓肯定买不起。当然了,那些豪强之家,他们自己都有囤积粮食的习惯,遇到这种情况,并不会出手去当冤大头。只有那些不上不下,换成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中产家庭才不得不去买这个高价粮食。
于是,原本一些比较殷实的家庭,往往在经过这么一场苦难之后,就沦落为底层百姓。如果是城外,其实也是差不多,一些原本有田,日子过得还可以的中农、富农,也会因为一场动乱变得一无所有。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心中当然生气,不过已经有了准备,倒也没有显得特别生气,合上奏章后看向薛国观问道:“薛卿有何对策?”
说实话,对于崇祯皇帝这种不急不忙的态度,薛国观是有点吃惊的。也是因此,他原先想好的对策,都一时犹豫,要不要说出来呢?
如果皇帝很生气,暴怒什么的,那说出来肯定可以。可如今……
不过当他看到皇帝一直盯着他时,他也就不管了,直接奏道:“陛下,微臣以为,一是尽快从江南调粮食北上,二是查那些粮铺的账簿,让他们一律按照进价销售粮食,敢有违背者重罚之,以此来平抑粮价!”
大粮商的背后,必然是有官宦背景的。薛国观虽然不至于怕了他们,可总要讲个理,因此就先建议查账,让他们按成本价售卖。就算这样,他这个首辅也肯定会得罪那些人。不过,他也不是太过在意。要不然,他也不会建议皇帝向所有有钱人借钱了。
而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不由得笑了,这个薛国观,对于世事人情,真是没有温体仁老练。查那些粮商的账簿?信不信那些粮食都有几套账簿等着的。你和他讲理,他会给你哭穷,说这也要钱,那也要钱,反正是成本,信不信回头一查起来,他们还是在亏本买卖,是在积德呢!
不过对于这个薛国观,还是要鼓励的,因此,他便对薛国观说道:“从江南调粮的事情,确实是要做的。薛卿按惯例给江南那边便是。至于京师粮商这边,朕早就盯着他们了,这个事情,薛卿看着就好。”
说实话,薛国观能当上首辅,也不是无脑的人。只是内阁现在就两个人,那杨嗣昌主管兵事,其他事情,基本上都压在薛国观身上,忙得简直是天昏地暗。特别是最近弹劾这,弹劾那的奏章,更是一波接一波的。不管如何,他都是要先票拟出来才行。可他就算是忙死了,处理完奏章的速度,也赶不上通政司送奏章到内阁的速度。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看着薛国观的疲惫之色,便关心地说道:“朕也听说了内阁奏章堆积如山的事情。这样,卿回去之后,把最近有关弹劾的奏章,就按事情、弹劾人什么的,分门别类放好,不用票拟,直接送司礼监便是。如此一来,相信薛卿能少些劳累了!”
听到皇帝的这些话,薛国观都有点惭愧了。皇上不但早就注意到了粮食问题,而且还知道自己的难处,为自己着想,减少一大堆事情。得蒙君父如此,做臣子的,真是幸甚啊!
于是,薛国观真心实意地谢恩,而后擦擦汗,又赶紧回内阁去处理政务了。
看到他匆忙回来,杨嗣昌心中暗乐:这首辅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吧!呵呵!
不过表面上,他状似关心地凑了过去问道:“皇上是不是龙颜大怒?有没有准奏?呀,我这里有太多地事情要忙,怕是没法去做这些事情的。”
说完之后,他立刻双手呈上一本奏章,由内侍转呈给了崇祯皇帝。
看来,应该是晋商在捣鬼了,或者是其他黑心肠的人要发国难财!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先打开奏章看了起来。
一般来说,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粮食,当然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到了崇祯末年,一两银子买到一石粮食,已经是算不错了。如今刚经过建虏肆虐,之前这些天的时候,京师的粮食已经往二两银子一石粮食上靠了。可如今,崇祯皇帝看到奏章上报告的,外面竟然已经到了四两银子一石粮食了,就这,还每天限量卖,只一开铺,就很快抢空了。
这种高价粮食,底层老百姓肯定买不起。当然了,那些豪强之家,他们自己都有囤积粮食的习惯,遇到这种情况,并不会出手去当冤大头。只有那些不上不下,换成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中产家庭才不得不去买这个高价粮食。
于是,原本一些比较殷实的家庭,往往在经过这么一场苦难之后,就沦落为底层百姓。如果是城外,其实也是差不多,一些原本有田,日子过得还可以的中农、富农,也会因为一场动乱变得一无所有。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心中当然生气,不过已经有了准备,倒也没有显得特别生气,合上奏章后看向薛国观问道:“薛卿有何对策?”
说实话,对于崇祯皇帝这种不急不忙的态度,薛国观是有点吃惊的。也是因此,他原先想好的对策,都一时犹豫,要不要说出来呢?
如果皇帝很生气,暴怒什么的,那说出来肯定可以。可如今……
不过当他看到皇帝一直盯着他时,他也就不管了,直接奏道:“陛下,微臣以为,一是尽快从江南调粮食北上,二是查那些粮铺的账簿,让他们一律按照进价销售粮食,敢有违背者重罚之,以此来平抑粮价!”
大粮商的背后,必然是有官宦背景的。薛国观虽然不至于怕了他们,可总要讲个理,因此就先建议查账,让他们按成本价售卖。就算这样,他这个首辅也肯定会得罪那些人。不过,他也不是太过在意。要不然,他也不会建议皇帝向所有有钱人借钱了。
而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不由得笑了,这个薛国观,对于世事人情,真是没有温体仁老练。查那些粮商的账簿?信不信那些粮食都有几套账簿等着的。你和他讲理,他会给你哭穷,说这也要钱,那也要钱,反正是成本,信不信回头一查起来,他们还是在亏本买卖,是在积德呢!
不过对于这个薛国观,还是要鼓励的,因此,他便对薛国观说道:“从江南调粮的事情,确实是要做的。薛卿按惯例给江南那边便是。至于京师粮商这边,朕早就盯着他们了,这个事情,薛卿看着就好。”
说实话,薛国观能当上首辅,也不是无脑的人。只是内阁现在就两个人,那杨嗣昌主管兵事,其他事情,基本上都压在薛国观身上,忙得简直是天昏地暗。特别是最近弹劾这,弹劾那的奏章,更是一波接一波的。不管如何,他都是要先票拟出来才行。可他就算是忙死了,处理完奏章的速度,也赶不上通政司送奏章到内阁的速度。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看着薛国观的疲惫之色,便关心地说道:“朕也听说了内阁奏章堆积如山的事情。这样,卿回去之后,把最近有关弹劾的奏章,就按事情、弹劾人什么的,分门别类放好,不用票拟,直接送司礼监便是。如此一来,相信薛卿能少些劳累了!”
听到皇帝的这些话,薛国观都有点惭愧了。皇上不但早就注意到了粮食问题,而且还知道自己的难处,为自己着想,减少一大堆事情。得蒙君父如此,做臣子的,真是幸甚啊!
于是,薛国观真心实意地谢恩,而后擦擦汗,又赶紧回内阁去处理政务了。
看到他匆忙回来,杨嗣昌心中暗乐:这首辅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吧!呵呵!
不过表面上,他状似关心地凑了过去问道:“皇上是不是龙颜大怒?有没有准奏?呀,我这里有太多地事情要忙,怕是没法去做这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