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朝会开的极短,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当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秋收大典,而不是在朝会上说其他事。
所以,朝会只花了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随后,所有大臣都在闻人莲的带领下前往皇庄参加秋收。
乔木没有去。
因为她又不是没有见过高产粮种,又不是没有主持过秋收大典。
对这种事根本就没兴趣。
何必出去晒一天太阳呢。
不过,这在一些文人看来就是太上太皇太后和太后关系不好,就连这样重要的秋收大典都不愿意同时出面,于是好几个朝中重臣彼此对视了一眼,纷纷点头,认为昨天连夜商量出的计划还是有搞头的。
说不定就能成功。
当然,有搞头归有搞头。
这时候显然不适合突然提出这种建议,所以他们只能暂且先将计划按下不提,老实参与秋收大典。
这一次的秋收大典虽然相当重要,但是,具体的流程还跟过去差不多,都是先让人说一番感恩天地和皇上圣明的话,然后宣布开始。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收割的人选有所差异,过去收割皇庄当中的各种庄稼,都是由皇庄本身的雇农进行收割,但是这次闻人莲为了方便下半年的良种推广种植,特地花了到二十文一天的价格,从京城周围雇佣了数千名普通耕农参与进来。
为的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这些粮种的高产,这样一来,只要等他们回去稍加宣传,那么推广新式高产粮种的事就会顺利许多,至少说在帝都这片区域肯定会顺利许多。
如此这般扩散着来,用不了几年就能够将高产粮种扩散至全国。
随着宣布开始收割,雇佣而来的那些农民这才被允许进场,并且近距离看到那如同金色波浪一般随风飘摇的稻谷海洋,这些农民都是年纪比较大,三四十岁以上,至少种了十几年田的农民,其他能力可能没有,但是种田经验还是有的。
因此,他们只离得近一点,稍微看了一下,就都纷纷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因为他们靠肉眼看这金灿灿的稻穗就知道产量一定极高,反正,肯定远超过他们家自己种的。
有好几个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拿镰刀去收割,而是先满脸惊喜的捧着那沉甸甸的稻穗,仔细的摸索起稻穗上面的颗粒,估算下亩产量。
很多时候,即使有些人根本不懂算数,但是只要经验足够,那么还是能够靠着手头掂量,以及成年累月的经历估算出土地亩产量的。
这些老农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朝会只花了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随后,所有大臣都在闻人莲的带领下前往皇庄参加秋收。
乔木没有去。
因为她又不是没有见过高产粮种,又不是没有主持过秋收大典。
对这种事根本就没兴趣。
何必出去晒一天太阳呢。
不过,这在一些文人看来就是太上太皇太后和太后关系不好,就连这样重要的秋收大典都不愿意同时出面,于是好几个朝中重臣彼此对视了一眼,纷纷点头,认为昨天连夜商量出的计划还是有搞头的。
说不定就能成功。
当然,有搞头归有搞头。
这时候显然不适合突然提出这种建议,所以他们只能暂且先将计划按下不提,老实参与秋收大典。
这一次的秋收大典虽然相当重要,但是,具体的流程还跟过去差不多,都是先让人说一番感恩天地和皇上圣明的话,然后宣布开始。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收割的人选有所差异,过去收割皇庄当中的各种庄稼,都是由皇庄本身的雇农进行收割,但是这次闻人莲为了方便下半年的良种推广种植,特地花了到二十文一天的价格,从京城周围雇佣了数千名普通耕农参与进来。
为的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这些粮种的高产,这样一来,只要等他们回去稍加宣传,那么推广新式高产粮种的事就会顺利许多,至少说在帝都这片区域肯定会顺利许多。
如此这般扩散着来,用不了几年就能够将高产粮种扩散至全国。
随着宣布开始收割,雇佣而来的那些农民这才被允许进场,并且近距离看到那如同金色波浪一般随风飘摇的稻谷海洋,这些农民都是年纪比较大,三四十岁以上,至少种了十几年田的农民,其他能力可能没有,但是种田经验还是有的。
因此,他们只离得近一点,稍微看了一下,就都纷纷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因为他们靠肉眼看这金灿灿的稻穗就知道产量一定极高,反正,肯定远超过他们家自己种的。
有好几个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拿镰刀去收割,而是先满脸惊喜的捧着那沉甸甸的稻穗,仔细的摸索起稻穗上面的颗粒,估算下亩产量。
很多时候,即使有些人根本不懂算数,但是只要经验足够,那么还是能够靠着手头掂量,以及成年累月的经历估算出土地亩产量的。
这些老农显然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