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之后,刘邦就和秦军打得热火朝天,先是攻打邻近的胡陵县和方与县,后来泗水郡郡监率秦军围攻丰邑,刘邦回军救丰邑,经过一番苦战后,刘邦打败了秦军。

    考虑到丰邑是刘邦起义军的老巢,后方根据地,大量的起义军将士家属包括自己的妻儿家眷都在这里,必须交给能人镇守,这副重担就落在在雍齿身上,可以看出刘邦此时对他的为人是十分信任的,对他的能力也是十分认可的。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刘邦再此领兵外出攻城略地,先是在薛县打败泗水郡守,并令手下曹无伤在戚县追斩郡守,这个曹无伤在一年以后的鸿门宴上还将再此提到,但彼时却是以一种背叛者的角色出现,这是后话了。

    刘邦起兵旗开得胜,只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基本解除了秦国在泗水郡的军事力量,占领了沛县、方与、薛、戚等多座城池,一切似乎发展的太顺利了。

    可是,正当刘邦要以泗水郡为根据地,去实现自己丢官落草定下的人生梦想时,新的敌人来了。这个敌人不是秦军,而是自己的战友兼兄弟,在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致使刘邦前功尽弃,初起的革命事业一跌而入低谷。

    因为这时候原魏国贵族,张楚国陈胜的部将周市,受命以收复魏国旧地为名,突然兵临刘邦后方根据地丰邑城下。因为“雍齿雅不欲属沛公”,所以,在周市的威逼利诱之下,雍齿带着丰邑投靠了魏国。

    雍齿后来的遭遇是很有意思的。他先是投奔魏国,秦将章邯灭魏以后,又投靠赵国,依附赵将张耳,后来巨鹿之战张耳求楚救赵后,雍齿又随之投靠楚国项羽。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张耳被陈余击败,雍齿又跟随张耳再次归顺刘邦。天下的事情总是有太多的机缘巧合,雍齿是投奔这个投靠那个,换来换去,最后还是回到了刘邦的手里。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个让刘邦最痛恨的人,竟安然无恙在封地上做了好些年逍遥的什邡侯(今四川省什邡市),不得不感叹造物弄人啊!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后院起火的刘邦遭遇了起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丰邑是刘邦的重要根据地,所以刘邦一心要夺回丰邑。

    但因为雍齿并不好对付,还有魏国撑腰,而刘邦最初的家底也实在太薄。“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不但丰邑没有打下来,而且因此大病一场,刚刚开始绽放的帝王之花差点就此凋零。

    读史书至此,经常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刘邦是响应张楚政权起兵反秦,也是袭用楚的名号,而周市略地丰邑的时候也是受张楚政权陈胜派遣,为什么这会儿还自己人打自己人?

    隐约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的东西。

    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距离刘邦藏匿的芒砀山距离不过百来公里,这种爆炸性的新闻估计很快就能传到芒砀山上。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潜伏于芒砀山泽间的刘邦却没有从附张楚政权。直到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沛县起兵前,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刘邦和他的兄弟们就是这样静静的站在芒砀山上,眼看着不远处陈胜吴广的队伍从大泽乡走向蕲县,再从蕲县走向陈县,直到建立张楚国。

    后来沛县起兵后,虽然是响应陈胜吴广,但史书未见沛县刘邦集团与张楚国的直接接触或者协同作战的记录。

    在起兵初期秦二世元年九月到十二月的3个月时间中,刘邦集团一直都是独自闷头在泗水郡周边发展。想必刘邦和陈胜吴广个人之间应该是没有什么恩怨纠葛的,那他为什么会对张楚政权报以一种相对观望的态度呢?

    刘邦之所以如此,应该有其自己的考虑。一是他有“大丈夫当如此也”的远大志向,而依附于人则受制于人,行动和发展均受限制;二是他那芒砀山上百十号人或者沛县两三千人一旦并入张楚军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队伍中,就如小溪汇入大海,很难再从中分离崛起!可见刘邦从一开始就有独立发展的志向。

    但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容不得刘邦再独自闷头发展了,丰邑必须夺回,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行,那就只能拜码头找外援了。刘邦第一次拜码头的对象是楚王景驹,写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楚王不是陈胜吗?景驹又是哪路神仙?

    其实,就在刘邦遭遇挫折的时候,张楚国的陈胜则面临着更大的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