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前316年,秦惠文王时代就已发兵消灭了由巴濮族建立的巴国和蜀国,在其地设立郡县。秦统一后,在经略百越、北击匈奴的同时,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西南地区。

    秦始皇通过军事之威将邛(今四川西昌一带)、冉、笮等部族地区,改置为郡县,使其通依朝廷政令而行,并令常頞在郎州开修栈道,即从棘人道(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东北的曲靖地区,从而于夜郎、滇越等部,设置行政衙门,任命官吏进行治理。

    这就是古籍上说的“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由于郎州这一带地势险窄,修筑道路工程十分艰难。那时,所修之古栈道,是在悬崖绝壁上打凿石孔,插上短木,上面平铺木板,供人行走,有的地段路面宽度只能有五尺,所以称为“五尺道”。

    通过这条“五尺道”,皇帝的意志得以通向西南边陲,以之挟制当地夷民。

    五尺道虽不够宽畅,但却对维持和进行西南夷与外界的文化活动与商贸活动起着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西南夷地区是茶树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据考证,濮人早在先秦就已有了采茶、饮茶的习惯。

    自秦朝官吏进入这里主政后,此种饮食文化通过五尺道正式向外传播,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