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亭长是一个什么职务,这里大致介绍一下:

    大秦帝国的郡县制极大地把大权留在了中央,而后就是地方。中央除了皇帝,还有三公九卿。

    地方上分为郡和县(相当于现在省和县市),县以下是乡(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再以下是里(相当于现在村),往下十家为一什,五家为一伍(相当于现在村民小组)。

    简单说,地方的整个划分状况就是:中央-郡-县-乡-里,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命,是真正朝廷命官,再下就是由县里任命,一般由本地人担任。

    而亭则是介于乡和里之间,是县里的派出机构,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大致每十里设置一亭,亭长由县里统一招聘和任用。

    事实上,从职务上说亭长要远远小于乡长(秦朝在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一般有秩设于大乡,啬夫设于小乡,相当于乡长之职)。

    根据出土的东海郡吏员集簿,一般大县有3-4个乡,而亭却基本多达40多个,所以,认为亭长的职务相当于现在乡长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顶多相当乡长职务的十分之一。

    亭长是秦帝国最末端的底层公务员,差不多五十石级别,月俸禄300钱左右。放在现在算是股级干部吧!

    不管帝王将相发迹后多么尊贵显耀,在此之前的生活总是与你我无二,不过是沉沦于朝九晚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工作中。

    刘邦当时的主要工作,和现在的村官没什么区别。有陌生人来到属地走亲戚,他得去登记姓名;张家大妈丢了一只锅,他得帮忙去找锅;李家大爷被人偷了5毛钱,他还得负责抓贼。

    干过基层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些工作有多繁琐。可能我们会想“繁琐而无趣的工作,什么时候是个头?”

    刘邦也是这样吗?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但是有一点很多人不能比,他酒量好,好饭局。

    古往今来,在中国这种特殊环境下,但凡有酒量,好饭局的人,朋友一般都不会少。刘邦就是这样,在当亭长期间,“好酒及色”。

    有了官职身份,刘邦在乡里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过去,刘邦只能带狐朋狗友到大哥大嫂家里喝酒蹭饭,难免遇到家人冷眼。

    成为亭长后,由于亭长有往来交通接待之便,应酬酒局也大大增加,而且刘邦还利用手中特权,常到酒馆赊账喝酒,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往来接待应酬和各种酒局的缘故,使他的交际圈从市井阶层扩展到了低级官吏阶层。

    刘邦生性豁达,所以沛县的低级官吏也很喜欢和他打交道。慢慢的,刘邦的交际范围又扩大到了中上层官吏中。

    就在这段时间,刘邦不仅结识了马夫夏侯婴,甚至还结识了在县衙里任要职的萧何和曹参,这些人的能力、素养、见识远高于刘邦原来的交往人群,也就提升了刘邦的视野与境界。

    刘邦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将是自己日后争霸天下最重要的得力助手。

    布衣微时建立的朋友间的友情是真实而最纯洁的,信任与忠诚是最持久的。就如同现在校园里的爱情永远是最纯真浪漫的一样,不像步入社会的爱情这么功利、铜臭和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