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作为东吴四大都督之一,虽然与周瑜、陆逊相比逊色不少,但同样也是一个顶尖的统帅,足以独当一面。而且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他与周瑜、陆逊不同,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草根,真正的一无所有的草根!而不是寒门或者有家学之人。
幼时贫寒,未曾受过教育,之后投奔其姐夫邓当,这才有机会从军领兵。随后由小将一路杀上来屡建功勋,而且自己也是好学不倦,最终成为一个具战略眼光、智勇双的将领。
与出身高贵、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的周瑜、陆逊相比,吕蒙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而且错过了可塑性最强的青少年时期,双方之间的差距拉的几乎天差地别,之后成就不及前两者也是正常的。一个而立之年还识不了多少个字,文告、奏书都不会写,被逼急了只能到孙权面前口述的草根,能成为东吴的大都督,成为智勇双的将领,这其中的艰辛和心血有多少可想而知。放在现在而言难度不亚于成年了还不认字的小伙结果自学考上了清华北大。
袁术之所以对吕蒙如此自信,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吕蒙的人生轨迹。虽然幼时依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好歹在十四岁到十八岁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他没有落下,被袁术招进了金陵书院,弥补了之前的落后。现在的吕蒙虽然只能说是优秀,却并不足够出色,但袁术相信他能后来居上。绝大多数人的能力在二十多岁能力就基本定型了,但吕蒙的可塑性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人,三十岁后还能从头再来的学习成长。
袁术不相信自己尽力培养的吕蒙还能比不上历史上那个一路坎坷、三十而学得吕蒙。不说赶上周瑜、陆逊,最起码也不能落下多少吧!像周瑜这样的天资聪颖之人,现在就已经接近完美、达到能力巅峰了。而吕蒙现在虽然起步慢了一点,天资差了一点,但天赋异禀、足够努力,未尝不能追上。
“主公你难道打算让吕蒙从军?”郭嘉对袁术极为了解,一下就从袁术的话语和语气中看穿了袁术的心思。
“不错!”袁术点点头:“子明在经义和政略上的天资我不甚有把握,而且我也不需要其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但在军略、谋略和战略方面他的资质确实是顶尖的,应该往这些方面着重培养。毕竟他出身低微,不似公瑾和伯言一般自幼受到教育,在经义和政略方面还是暂时先放一放,日后成为驻守一方主帅有的是时间学。还是先将之送入军中锻炼吧!”
虽然对于吕蒙的心性和天赋袁术非常信任,在历史上能发光地必然是金子。但历史上的吕蒙虽然对经义和政略有所学,可展现出来的还都是领兵作战、统领一方方面的,袁术可没时间慢慢等吕蒙真正的面发展,等到吕蒙三四十了,再进化成究极体,时间太长了,还是先让其从军,朝着统帅方面发展为好。
“嗯,主公所言有理。那主公打算将他派往何处?”郭嘉问道。
“你觉得呢?”
“恐怕又是辽东吧!”郭嘉苦笑一声:“若是袁本初知道他被你当成了一块磨刀石,恐怕他得和主公你拼命了啊!”
“哈哈!”袁术闻言朗声大笑:“没错,我就是把他袁本初当做一块磨刀石,他就是知道又能奈我何?北疆战场宽阔无比,我军数量处于劣势,但因骑兵的缘故袁绍却奈何不了我军,如此用来锻炼一下这些小子再合适不过了。士元那小子早就嚷着要去了,再加上子明,让他们一起前往。顺便把文远调回来,毕竟日后我们的主要战场还是集中在中原地区啊!”
开辟出辽东这个侧面战场对于袁术来说真的是一举数得,虽然分散了袁术不少的兵力,但势力庞大、兵多将广的袁术差这几万的兵马?就好像官渡之战的袁绍,带七十万大军和带六十万大军有区别吗?相对于曹操只有的十余万大军,多这十万大军也没什么意义吧。还不如留个十万大军单列一军防止意外发生,也可有一战之力。(这里的兵力以三国演义为主,毕竟要是按三国志里的没法写。)
况且花费这数万大军,能牵制袁绍的兵马绝对不下于此。幽州漫长的边境线都是袁术大军可以进攻的方向,人口、城池、物资,袁术可是来者不拒。袁绍要不安排十万的大军,想要抵挡袁术的骑兵、保住幽州根本不可能。
“主公就不怕这些小将在幽州出事?袁本初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一不小心恐怕...”
袁术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打仗不是过家家,在战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只能尽量降低其风险,若是真的半路夭折,那也只能怨他们自己能力不行、时运不济。有公瑾和子龙在,他们应该不会有事的。”
“主公不要忘了,士元也不是个听话的主?他能听从公瑾的安排吗?”郭嘉忽的道。
“额”一想到庞统那张傲气冲天的丑脸,袁术一时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草率了。这货一看就是心高气傲的主,死在落凤坡下也有其自傲的原因,周瑜能不能降得住他袁术还真没有把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货若是脱离周瑜单独作为领军谋士,估计还真能干出这种事来。
袁术犹豫了片刻,还是道:“无妨,若是不将雏鹰推下悬崖,其又怎能振翅高飞?他若是行事冒险,自然要做好承受失败后果的心理准备,我会派人与他言明的。另外,保险起见你派人将此事告知公瑾,让其做好心理准备。若是需要分兵,让子龙与士元一队,他自己与孙策一队,刚好互补。就是其真的有危险,子龙也能保其性命无忧。”
幼时贫寒,未曾受过教育,之后投奔其姐夫邓当,这才有机会从军领兵。随后由小将一路杀上来屡建功勋,而且自己也是好学不倦,最终成为一个具战略眼光、智勇双的将领。
与出身高贵、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的周瑜、陆逊相比,吕蒙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而且错过了可塑性最强的青少年时期,双方之间的差距拉的几乎天差地别,之后成就不及前两者也是正常的。一个而立之年还识不了多少个字,文告、奏书都不会写,被逼急了只能到孙权面前口述的草根,能成为东吴的大都督,成为智勇双的将领,这其中的艰辛和心血有多少可想而知。放在现在而言难度不亚于成年了还不认字的小伙结果自学考上了清华北大。
袁术之所以对吕蒙如此自信,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吕蒙的人生轨迹。虽然幼时依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好歹在十四岁到十八岁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他没有落下,被袁术招进了金陵书院,弥补了之前的落后。现在的吕蒙虽然只能说是优秀,却并不足够出色,但袁术相信他能后来居上。绝大多数人的能力在二十多岁能力就基本定型了,但吕蒙的可塑性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人,三十岁后还能从头再来的学习成长。
袁术不相信自己尽力培养的吕蒙还能比不上历史上那个一路坎坷、三十而学得吕蒙。不说赶上周瑜、陆逊,最起码也不能落下多少吧!像周瑜这样的天资聪颖之人,现在就已经接近完美、达到能力巅峰了。而吕蒙现在虽然起步慢了一点,天资差了一点,但天赋异禀、足够努力,未尝不能追上。
“主公你难道打算让吕蒙从军?”郭嘉对袁术极为了解,一下就从袁术的话语和语气中看穿了袁术的心思。
“不错!”袁术点点头:“子明在经义和政略上的天资我不甚有把握,而且我也不需要其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但在军略、谋略和战略方面他的资质确实是顶尖的,应该往这些方面着重培养。毕竟他出身低微,不似公瑾和伯言一般自幼受到教育,在经义和政略方面还是暂时先放一放,日后成为驻守一方主帅有的是时间学。还是先将之送入军中锻炼吧!”
虽然对于吕蒙的心性和天赋袁术非常信任,在历史上能发光地必然是金子。但历史上的吕蒙虽然对经义和政略有所学,可展现出来的还都是领兵作战、统领一方方面的,袁术可没时间慢慢等吕蒙真正的面发展,等到吕蒙三四十了,再进化成究极体,时间太长了,还是先让其从军,朝着统帅方面发展为好。
“嗯,主公所言有理。那主公打算将他派往何处?”郭嘉问道。
“你觉得呢?”
“恐怕又是辽东吧!”郭嘉苦笑一声:“若是袁本初知道他被你当成了一块磨刀石,恐怕他得和主公你拼命了啊!”
“哈哈!”袁术闻言朗声大笑:“没错,我就是把他袁本初当做一块磨刀石,他就是知道又能奈我何?北疆战场宽阔无比,我军数量处于劣势,但因骑兵的缘故袁绍却奈何不了我军,如此用来锻炼一下这些小子再合适不过了。士元那小子早就嚷着要去了,再加上子明,让他们一起前往。顺便把文远调回来,毕竟日后我们的主要战场还是集中在中原地区啊!”
开辟出辽东这个侧面战场对于袁术来说真的是一举数得,虽然分散了袁术不少的兵力,但势力庞大、兵多将广的袁术差这几万的兵马?就好像官渡之战的袁绍,带七十万大军和带六十万大军有区别吗?相对于曹操只有的十余万大军,多这十万大军也没什么意义吧。还不如留个十万大军单列一军防止意外发生,也可有一战之力。(这里的兵力以三国演义为主,毕竟要是按三国志里的没法写。)
况且花费这数万大军,能牵制袁绍的兵马绝对不下于此。幽州漫长的边境线都是袁术大军可以进攻的方向,人口、城池、物资,袁术可是来者不拒。袁绍要不安排十万的大军,想要抵挡袁术的骑兵、保住幽州根本不可能。
“主公就不怕这些小将在幽州出事?袁本初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一不小心恐怕...”
袁术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打仗不是过家家,在战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只能尽量降低其风险,若是真的半路夭折,那也只能怨他们自己能力不行、时运不济。有公瑾和子龙在,他们应该不会有事的。”
“主公不要忘了,士元也不是个听话的主?他能听从公瑾的安排吗?”郭嘉忽的道。
“额”一想到庞统那张傲气冲天的丑脸,袁术一时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草率了。这货一看就是心高气傲的主,死在落凤坡下也有其自傲的原因,周瑜能不能降得住他袁术还真没有把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货若是脱离周瑜单独作为领军谋士,估计还真能干出这种事来。
袁术犹豫了片刻,还是道:“无妨,若是不将雏鹰推下悬崖,其又怎能振翅高飞?他若是行事冒险,自然要做好承受失败后果的心理准备,我会派人与他言明的。另外,保险起见你派人将此事告知公瑾,让其做好心理准备。若是需要分兵,让子龙与士元一队,他自己与孙策一队,刚好互补。就是其真的有危险,子龙也能保其性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