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京营就一定会支持他这个太子吗?京营上下拥戴他,乃是因为他是太子,但如果他这个太子攻入皇宫,要挟崇祯帝,变成了乱臣,京营还会支持他吗?朱慈烺想,大约只有王辅臣这样没有根基的人会支持他,京营第一将,阎应元估计就不会支持。因为这和阎应元心中的“大义”,也和太子一直在京营中训导的“忠义”,完全不同。
还有,以崇祯帝的刚烈,岂会接受太上皇的安排?
也就是说,大明丝毫也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基础和条件,崇祯帝在位十六年,虽然内外交困,灾祸不断,但却没有人能挑战他的帝位。
退一万步讲,就算京营支持,依靠残酷手段,压制文官,稳定住了京师,但江南呢?江南的士风和礼制可比北方强烈多了,朱慈烺敢玄武门,江南士绅就敢派兵勤王,营救崇祯帝,尤其南京还有一个兵部,还掌握相当的人马,到时天下大乱,大明内部激战,建虏和流贼趁势再起,朱慈烺岂非成了历史的第一罪人?他穿越以来的所有努力,岂非都变成了一场空。
因此,玄武门之变,断断不可行!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
萧汉俊,太想当然了。
或者说,他想法太大胆了,几乎超过了一个文臣应有的分寸,这样大胆的想法,是永远不可能在吴甡张家玉这些科榜进士的口中听到的。
虽然萧汉俊不是举人进士,但毕竟是一个读书人,他脑中何以有这么大胆,但细想却根本难以实施的策略,难道他不知道文官体系的顽固以及天下百姓,对子造父反的反对?
玄武门之变,并非是唐太宗的闪光点,而是他一声的污点,若非是有后来的雄才大略,贞观之治,唐太宗必然和隋炀帝一样,都是千古的恶名。朱慈烺虽然对崇祯帝可能的“压制”,已经有所警惕和准备,但他却绝不想通过玄武门之变这种激烈无比、有可能惹起天下动荡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意图。
原因很简单,他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崇祯帝或会压制他,但绝不会废除他,他没有当年李世民身处险境、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危急,因此也就不需要去承担玄武门的巨大风险。
一旦失败,他太子之位不但不保,而且还会身败名裂,逆转之志,也就无从谈起了。
萧汉俊太激进了。
朱慈烺久久沉思,不说话。
萧汉俊脸上的红潮正慢慢退去,眼中灼热燃烧的火焰,也渐渐熄灭,从太子殿下冷静不回应的气氛中,他意识到,太子殿下对他的提议,是不支持的……
“起来吧,此事再议。”朱慈烺缓缓道。
萧汉俊慢慢起身,脸色恢复了平常的冷静和不羁。
……
萧汉俊之后,朱慈烺又见了一个人。
还有,以崇祯帝的刚烈,岂会接受太上皇的安排?
也就是说,大明丝毫也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基础和条件,崇祯帝在位十六年,虽然内外交困,灾祸不断,但却没有人能挑战他的帝位。
退一万步讲,就算京营支持,依靠残酷手段,压制文官,稳定住了京师,但江南呢?江南的士风和礼制可比北方强烈多了,朱慈烺敢玄武门,江南士绅就敢派兵勤王,营救崇祯帝,尤其南京还有一个兵部,还掌握相当的人马,到时天下大乱,大明内部激战,建虏和流贼趁势再起,朱慈烺岂非成了历史的第一罪人?他穿越以来的所有努力,岂非都变成了一场空。
因此,玄武门之变,断断不可行!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
萧汉俊,太想当然了。
或者说,他想法太大胆了,几乎超过了一个文臣应有的分寸,这样大胆的想法,是永远不可能在吴甡张家玉这些科榜进士的口中听到的。
虽然萧汉俊不是举人进士,但毕竟是一个读书人,他脑中何以有这么大胆,但细想却根本难以实施的策略,难道他不知道文官体系的顽固以及天下百姓,对子造父反的反对?
玄武门之变,并非是唐太宗的闪光点,而是他一声的污点,若非是有后来的雄才大略,贞观之治,唐太宗必然和隋炀帝一样,都是千古的恶名。朱慈烺虽然对崇祯帝可能的“压制”,已经有所警惕和准备,但他却绝不想通过玄武门之变这种激烈无比、有可能惹起天下动荡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意图。
原因很简单,他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崇祯帝或会压制他,但绝不会废除他,他没有当年李世民身处险境、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危急,因此也就不需要去承担玄武门的巨大风险。
一旦失败,他太子之位不但不保,而且还会身败名裂,逆转之志,也就无从谈起了。
萧汉俊太激进了。
朱慈烺久久沉思,不说话。
萧汉俊脸上的红潮正慢慢退去,眼中灼热燃烧的火焰,也渐渐熄灭,从太子殿下冷静不回应的气氛中,他意识到,太子殿下对他的提议,是不支持的……
“起来吧,此事再议。”朱慈烺缓缓道。
萧汉俊慢慢起身,脸色恢复了平常的冷静和不羁。
……
萧汉俊之后,朱慈烺又见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