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将军,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梁奕没有避讳的直接询问了出来,对于两人而言没有必要猜来猜去,有话都是会说出来,此事不仅会对元于有影响,甚至还不小,就要看皇上是如何想,未雨绸缪还是要有的。

    更多的询问是想要寻找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若是想不明白也很难释怀。

    望着窗外,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元于叹气一声后说道“眼下尚未有好的解决办法,就算是有办法现在也不是处理的时机,原本以为没有看走眼,如今看来当时的想法就是错误的,奈何后悔是最可笑的。”

    这一点梁奕是知道的,三年前的时候四皇子董启举行成年仪式,接着就被册封为恒王,一直沉寂了的两人突然间再次争斗了起来,因为他们明白随着又一人被册封,可以得到的会越来越少,必须要抓紧时间了,在这之前两人和平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所有的计谋都停了下来,直到再次被打破。

    “当时的我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知道刚被册封的王爷要么想要有一番作为,成为永王或者是禹王这样的,要么就是和三皇子一样碌碌无为,对朝政没有丝毫的兴趣,只有等结果稍微明朗一些就可以做出决定,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最终我发现这位新册封的王爷绝对会选择前者,不甘于碌碌无为。”

    “当然,想要成为这两人一样的,那么恒王就必须要打破当时的平衡,毕竟在只有禹王和永王的情况下,大臣们的选择无非就是三种,要么选择永王,要么选择禹王,都不选择的那么就保持中立即可,这是当时很多大臣都选择的办法,恒王被册封后这个僵局就被打破了。”

    “多了一个选择后,大臣们想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就很难了,毕竟这个时候恒王可是下定了决定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到了大臣们必须要做决定的时候,就算是这时候作为大将军的我同样要到了做出选择的地步,最后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试探最终认为二皇子禹王更适合一些,便开始慢慢的接触到公开关系,在这时候依然保持中立的大臣就很少了,除非是像梁奕这样的或者是其他的原因。”

    听到问题到了自己的身上梁奕只是笑了笑,对于三年前三位王爷的一些动作他在兴元府的时候时不时的就会有消息传来,所以对此事还是很了解的。

    三人矛盾发生的时候,肯定瞒不过董高逸的耳朵,然而就算是知道了并没有阻止,甚至还在暗地里创造了很多的条件,让一直处于中立的大臣们没有办法作出了选择,元于就是其中一人。

    那会儿梁奕正好离开都城不久,不在选择的范围内,加上董高逸之前的命令没有撤销过,就算是还在都城内也不会涉及到的。

    对于元于最后选择了二皇子禹王,梁奕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书信一封询问了一番罢了,毕竟在几年前的时候梁奕和禹王也有过接触,觉得此人还是非常不错的,这才没有阻止。

    “元将军,你我同样是南齐朝的臣子,为何我就和你们不一样了,只是在此事上面比较特殊而已,否则现在是一样的。”

    闻言,元于仅仅是笑了笑,没有回话。

    当时可以不做选择的无非就是几种人罢了,首先梁奕就属于其中一类人,只不过他这一类里面除了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

    第二种就是董高逸信任和他身边的人,这一类人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平时看起来不是很起眼,实际上背地里做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当然元于同样是信任的人,只不过他的身份摆在这里,就是想要暗中汇报消息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还有一类人就是非常清廉的大臣,他们对于这些行为是嗤之以鼻的,一般不屑于这样做,就算是抛出了橄榄枝都会拒绝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谁的能力强,谁的做法是对的就会支持谁,往往无法认定一个选择,虽然有时候会让董高逸都非头疼,但绝对不会强迫。

    在都城的官员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余的都是很难保持中立的,无论是作为大将军的梁奕,又或者是作为六部之中的官员都是如此,当然像是尚书这些官员自然也无需做出选择,毕竟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的,无不都是董高逸最信任的,若是让他们都选择的话,恐怕朝廷都会乱套的。

    元于是特殊的,毕竟名义上是大将军,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权力,平日的时候手里有没有兵权,看似是正一品的大臣,估计还没有正三品的文官更有话权一些,只有在战事或者是其他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