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易京。
袁绍卷土而来,公孙瓒却有些不敌,连番失利之下,便退守到了这里。
太史慈站在易京的城墙之上,凝神注视着从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大军,神情肃穆。
黑山军惨败,太史慈也就没有了在黑山待着的意义,便回到了幽州,回到了公孙瓒的手下。
官职依旧,但是人却不同了。
昔日那个义薄云天,纵横飞驰的公孙将军,现如今不仅明显发胖了许多,甚至有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早年因为太史慈恶了州郡当中的士族豪右,不得不远走辽东幽州避难,后来便投了公孙瓒,因为作战武勇,便累计军功升了军候。
起初太史慈看公孙瓒,也认为公孙瓒是个带领着汉人抵御胡人的英雄,多少也是个如同卫青一般的人物,但是这两年来,似乎一切都有些变了味道……
因为公孙瓒要和袁绍作战,因此就需要从后方调用粮草辎重等物,故而征发了大量的劳役民夫来进行转运,不免就耽搁了原本幽州的农耕生产。
而幽州牧刘虞又是最为重视农耕的,因此就开始有些间隙。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瓒对于幽州民夫兵壮的需求越来越大,终于是导致了刘虞的强烈不满,最后两个人在府衙当中商谈不到一起,不欢而散。
最终导致了刘虞和公孙瓒反目成仇,不过毕竟刘虞没有多少统兵的经验,在向公孙瓒动手之时没有及时有效的斩杀了公孙瓒,反倒是给了公孙瓒喘息的机会。
公孙瓒捉住了刘虞,便说刘虞与袁绍,密谋推翻刘协,自行称帝的罪名,便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市……
但是公孙瓒毕竟是马上将军,对于民生政事,并不是非常的精通,更多的时候,他只懂得要什么钱粮物品,然后便下令让当地官吏准备,若有违抗,轻者革职,重者鞭杀,导致幽州上下怨声载道。
结果这一次刘虞之子刘和,联合了鲜于辅等人,再加上袁绍大军,一路而来,消息传出,竟然代郡、广阳、上谷、北平等地不约而同的斩杀了公孙瓒派遣出去的统领县城的人员,迅速的投向了袁绍一方……
众叛亲离也不外如此吧?
是自己当初选择错误了么?
还是公孙将军变了呢?
亦或是这个天下,都是如此?
袁绍卷土而来,公孙瓒却有些不敌,连番失利之下,便退守到了这里。
太史慈站在易京的城墙之上,凝神注视着从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大军,神情肃穆。
黑山军惨败,太史慈也就没有了在黑山待着的意义,便回到了幽州,回到了公孙瓒的手下。
官职依旧,但是人却不同了。
昔日那个义薄云天,纵横飞驰的公孙将军,现如今不仅明显发胖了许多,甚至有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早年因为太史慈恶了州郡当中的士族豪右,不得不远走辽东幽州避难,后来便投了公孙瓒,因为作战武勇,便累计军功升了军候。
起初太史慈看公孙瓒,也认为公孙瓒是个带领着汉人抵御胡人的英雄,多少也是个如同卫青一般的人物,但是这两年来,似乎一切都有些变了味道……
因为公孙瓒要和袁绍作战,因此就需要从后方调用粮草辎重等物,故而征发了大量的劳役民夫来进行转运,不免就耽搁了原本幽州的农耕生产。
而幽州牧刘虞又是最为重视农耕的,因此就开始有些间隙。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瓒对于幽州民夫兵壮的需求越来越大,终于是导致了刘虞的强烈不满,最后两个人在府衙当中商谈不到一起,不欢而散。
最终导致了刘虞和公孙瓒反目成仇,不过毕竟刘虞没有多少统兵的经验,在向公孙瓒动手之时没有及时有效的斩杀了公孙瓒,反倒是给了公孙瓒喘息的机会。
公孙瓒捉住了刘虞,便说刘虞与袁绍,密谋推翻刘协,自行称帝的罪名,便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市……
但是公孙瓒毕竟是马上将军,对于民生政事,并不是非常的精通,更多的时候,他只懂得要什么钱粮物品,然后便下令让当地官吏准备,若有违抗,轻者革职,重者鞭杀,导致幽州上下怨声载道。
结果这一次刘虞之子刘和,联合了鲜于辅等人,再加上袁绍大军,一路而来,消息传出,竟然代郡、广阳、上谷、北平等地不约而同的斩杀了公孙瓒派遣出去的统领县城的人员,迅速的投向了袁绍一方……
众叛亲离也不外如此吧?
是自己当初选择错误了么?
还是公孙将军变了呢?
亦或是这个天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