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自是出嫁女儿带着夫婿儿女回娘家的日子,因苏洁婷这一日破天荒地要回娘家来拜年,故而苏云朵一家华胜街宁宅拜年的时间只得往后顺延。
苏洁婷自苏凌安去世之后,再没有在过年回过娘家,这次回来将三个儿子媳妇还的孙子们都带来了,浩浩荡荡地来了一队马车,实在让东明坊的苏氏族人吃惊不小。
与二房交好的族人,自是各种担心,生怕苏洁婷会在大过年里闹出些不好听的事来。
与二房有过节的族人,自是等着看好戏,三房的那几个太太奶奶本正准备去娘家拜年,得到消息索性留在府里先看了戏再走。
只可惜这次注定要让看戏的人失望了,苏洁婷一家这次居然是被二房大开中门迎进了府,接来从二房付出的消息更让他们失望,苏洁婷居然给苏云朵送来了许多珍贵的书画,说是提前给苏云朵添妆。
三房的人不由撇嘴,这苏洁婷只从嫁到安侯府真是越来越没个规矩了。
二房那个乡下那妞虽说被对上赐婚于镇国公府的大公子,却还没有定下婚期呢,这添得哪门子妆?!
甚至还有人在诅咒苏洁婷会因此引来媳妇们对她的怨怼,可偏从二房传出安侯府送来的几车添妆,其中苏洁婷的添妆只有一车,其他的都是三个儿媳妇送给苏云朵的。
得知消息的三房太太奶奶们,气得恨不得跑到二房揪着苏洁婷婆媳的耳朵责问她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无论三房如何吐槽眼红,却架不住人家苏洁婷婆媳乐意!
正月初二过后,族中再没人传苏洁婷与陆老太太“母女”不合的事,传的都是苏洁婷婆媳给苏云朵大手笔添妆的事,传得有鼻子有眼,就像是亲眼看到一般。
初三,苏诚志才带着一家人去华胜街拜年,让苏云朵没想到的是苏洁婷给她添妆的事居然已经传到了华胜街。
“朵朵的姑母真给朵朵送了好几车添妆?”苏诚志带着儿子们刚跟着宁忠实和宁忠平等人离开宁家老两口的屋子,方氏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宁氏问道。
安侯府昨日的大手笔,到现在宁氏还觉得晕呼呼的找不到北,自是一五一十地将昨日发生的所有事说给方氏等人听:“这事的确是真的,一共四车。姑太太和三个表侄媳各送了朵朵一车东西都是好东西,当时别说是我,连朵朵都有些看傻了!
我家那位老太太倒是镇定得紧,一边让朵朵给姑太太和她的三个儿媳叩头,一边让朵朵身边的丫环和嬷嬷将东西核对造册入库。”
听到这些,宁家的三个女人都变了脸,你看我我看你真正的面面相觑。
宁氏扫了眼正与宁忠实的长女宁月茹说话的苏云朵,压低声音说起了安侯府的八卦:“不知娘和嫂子们有没有听说过,我们这位姑太太一直很想要生个女儿,偏偏生的都是儿子。
据说我家那个姑太太自从成了亲就开始为那压根就不存在的女儿积攒嫁妆,几十年如一日地积攒下来,那嫁妆可真是丰厚得紧。
只可惜不但没如愿,如今连个孙女儿都没得到,府里一色的男儿。”
宁氏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说。
苏洁婷自苏凌安去世之后,再没有在过年回过娘家,这次回来将三个儿子媳妇还的孙子们都带来了,浩浩荡荡地来了一队马车,实在让东明坊的苏氏族人吃惊不小。
与二房交好的族人,自是各种担心,生怕苏洁婷会在大过年里闹出些不好听的事来。
与二房有过节的族人,自是等着看好戏,三房的那几个太太奶奶本正准备去娘家拜年,得到消息索性留在府里先看了戏再走。
只可惜这次注定要让看戏的人失望了,苏洁婷一家这次居然是被二房大开中门迎进了府,接来从二房付出的消息更让他们失望,苏洁婷居然给苏云朵送来了许多珍贵的书画,说是提前给苏云朵添妆。
三房的人不由撇嘴,这苏洁婷只从嫁到安侯府真是越来越没个规矩了。
二房那个乡下那妞虽说被对上赐婚于镇国公府的大公子,却还没有定下婚期呢,这添得哪门子妆?!
甚至还有人在诅咒苏洁婷会因此引来媳妇们对她的怨怼,可偏从二房传出安侯府送来的几车添妆,其中苏洁婷的添妆只有一车,其他的都是三个儿媳妇送给苏云朵的。
得知消息的三房太太奶奶们,气得恨不得跑到二房揪着苏洁婷婆媳的耳朵责问她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无论三房如何吐槽眼红,却架不住人家苏洁婷婆媳乐意!
正月初二过后,族中再没人传苏洁婷与陆老太太“母女”不合的事,传的都是苏洁婷婆媳给苏云朵大手笔添妆的事,传得有鼻子有眼,就像是亲眼看到一般。
初三,苏诚志才带着一家人去华胜街拜年,让苏云朵没想到的是苏洁婷给她添妆的事居然已经传到了华胜街。
“朵朵的姑母真给朵朵送了好几车添妆?”苏诚志带着儿子们刚跟着宁忠实和宁忠平等人离开宁家老两口的屋子,方氏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宁氏问道。
安侯府昨日的大手笔,到现在宁氏还觉得晕呼呼的找不到北,自是一五一十地将昨日发生的所有事说给方氏等人听:“这事的确是真的,一共四车。姑太太和三个表侄媳各送了朵朵一车东西都是好东西,当时别说是我,连朵朵都有些看傻了!
我家那位老太太倒是镇定得紧,一边让朵朵给姑太太和她的三个儿媳叩头,一边让朵朵身边的丫环和嬷嬷将东西核对造册入库。”
听到这些,宁家的三个女人都变了脸,你看我我看你真正的面面相觑。
宁氏扫了眼正与宁忠实的长女宁月茹说话的苏云朵,压低声音说起了安侯府的八卦:“不知娘和嫂子们有没有听说过,我们这位姑太太一直很想要生个女儿,偏偏生的都是儿子。
据说我家那个姑太太自从成了亲就开始为那压根就不存在的女儿积攒嫁妆,几十年如一日地积攒下来,那嫁妆可真是丰厚得紧。
只可惜不但没如愿,如今连个孙女儿都没得到,府里一色的男儿。”
宁氏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