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咬的疼!”他在我耳边小声调侃了一句,又招手示意去病过去,笑道:“这孩子与朕投缘,二姨姐若是舍得,就让他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吧。”
若非去病胆大,我实看不出这孩子与他哪一点投缘了,不过刘彻这一声“二姨姐”叫的恰到好处,他这般放下身段,其他人也不好再拘谨了,方才紧张的气氛一下也缓和了不少。
少儿有些犹豫:“孩子顽皮,妾怕他冲撞了陛下!”
“无妨”,刘彻又道:“朕就喜欢他这个胆大的个性,让他住这里,一来可以陪陪子夫,二来这宫里也热闹些。”
“是呀二姐”我也央求道:“让你们留下多住几天,你们说现在家里忙,抽不开身,既然这样,就让他留下陪我些日子,等你们忙完了再带他回去!”
少儿无奈,只好点头同意。
大家又说回到家里的柳树,原是我和卫青一起种的,那年我五岁,卫青只有三岁,那个时候他还不叫卫青,叫郑青。柳树种下一年多后,郑青就被他的亲生父亲郑季带走了,我记得当时我问阿母,为何要把郑青送走,阿母只是叹气,什么都没说。后来,柳树长大了,我也到平阳公主家做了歌姬,阿母觉得它碍事,几次都要砍了,常常是我哭着求她,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再后来,阿母去世,她到死都没能见到都没能再见到郑青一面。
那时候,我也以为我再也见不到郑青,可是我没想到,十一岁那年他又自己跑回来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回来的,他也没告诉我他是谁,只是盯着柳树发呆,我不认识他,也许是血脉相连的缘故,我觉得有些熟悉,便问他是不是郑青,他告诉我说他叫卫青。
回来后,他很少再跟我们提及过去的那些事,只说父亲和嫡母待他不好,至于细节他却不肯再说。不过庆幸的是,他说他在放羊的时候遇到一个老者,那个老者教了他一些功夫,靠着这些功夫,他从家里跑了出来,又一路跑回长安。他很珍惜他的功夫,天天在那棵柳树下练,即便后来在平阳公主家当了马奴,也不曾变过。
提起往日练剑的事,刘彻更是兴致大好,要他当场表演一段,卫青又央着我给他抚琴伴奏,我推脱不过,只好答应。
取一把古琴,坐于堂下,卫青长剑一出,不禁让我想起以前在家时,他常在家门口的柳树下练武,我给他抚琴助兴的情景,他总说一个人练武没意思,所以只要我在家,他都要拉着我陪他一起,抚琴也好,唱曲儿也罢,就像今日一样。
卫青剑术精湛,身子灵活,剑舞的尽兴,我琴弹的也畅快,兴致高时,还忍不住唱上两句,余音袅袅,婉转不绝。一曲《鹿鸣》作罢,卫青收剑,立于堂前,回身看着我一笑。
刘彻爽朗一笑,拍手称快:“卫青剑术不错,配上子夫这曲《鹿鸣》,确实是‘我有旨酒,嘉宾示燕以敖’②,哈哈……”
“一个练剑,一个抚琴,他们两个在家时就经常这样”,卫长君道。
“瞧着你们卫家这样手足情深,旁人可不知道该有多羡慕!”刘彻边说边扶我坐下。
我微微莞尔,道:“陛下只知道我们手足情深,却不知道我们父母去世的早,家里头没有长辈,全赖兄嫂和阿姐,如若心再不齐,只怕早就饿死了。”
“以前家里日子紧,可咱们兄弟姐妹在一起,倒也不觉得苦了。”大姐也忍不住附和。
大家又是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好些过去的事,大哥是如何维持生计,大姐又是如何照顾我们,二姐所有的争强好胜,为的也不过是不想让我们受欺负。许多不足一语的小事,如今提起来却更容易让人缅怀。而青青草原上的策马奔腾,炎炎夏日的游河嬉水,中秋月下的秉烛畅谈,以及茫茫冬日里的围炉夜话,一切似乎也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酒过三巡,已是皓月当空,众人也都有些醉意,刘彻与大哥和卫青聊起了军中事物,女眷们也都带着几个孩子去了内殿,一边哄孩子睡觉,一边说着体己话。
若非去病胆大,我实看不出这孩子与他哪一点投缘了,不过刘彻这一声“二姨姐”叫的恰到好处,他这般放下身段,其他人也不好再拘谨了,方才紧张的气氛一下也缓和了不少。
少儿有些犹豫:“孩子顽皮,妾怕他冲撞了陛下!”
“无妨”,刘彻又道:“朕就喜欢他这个胆大的个性,让他住这里,一来可以陪陪子夫,二来这宫里也热闹些。”
“是呀二姐”我也央求道:“让你们留下多住几天,你们说现在家里忙,抽不开身,既然这样,就让他留下陪我些日子,等你们忙完了再带他回去!”
少儿无奈,只好点头同意。
大家又说回到家里的柳树,原是我和卫青一起种的,那年我五岁,卫青只有三岁,那个时候他还不叫卫青,叫郑青。柳树种下一年多后,郑青就被他的亲生父亲郑季带走了,我记得当时我问阿母,为何要把郑青送走,阿母只是叹气,什么都没说。后来,柳树长大了,我也到平阳公主家做了歌姬,阿母觉得它碍事,几次都要砍了,常常是我哭着求她,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再后来,阿母去世,她到死都没能见到都没能再见到郑青一面。
那时候,我也以为我再也见不到郑青,可是我没想到,十一岁那年他又自己跑回来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回来的,他也没告诉我他是谁,只是盯着柳树发呆,我不认识他,也许是血脉相连的缘故,我觉得有些熟悉,便问他是不是郑青,他告诉我说他叫卫青。
回来后,他很少再跟我们提及过去的那些事,只说父亲和嫡母待他不好,至于细节他却不肯再说。不过庆幸的是,他说他在放羊的时候遇到一个老者,那个老者教了他一些功夫,靠着这些功夫,他从家里跑了出来,又一路跑回长安。他很珍惜他的功夫,天天在那棵柳树下练,即便后来在平阳公主家当了马奴,也不曾变过。
提起往日练剑的事,刘彻更是兴致大好,要他当场表演一段,卫青又央着我给他抚琴伴奏,我推脱不过,只好答应。
取一把古琴,坐于堂下,卫青长剑一出,不禁让我想起以前在家时,他常在家门口的柳树下练武,我给他抚琴助兴的情景,他总说一个人练武没意思,所以只要我在家,他都要拉着我陪他一起,抚琴也好,唱曲儿也罢,就像今日一样。
卫青剑术精湛,身子灵活,剑舞的尽兴,我琴弹的也畅快,兴致高时,还忍不住唱上两句,余音袅袅,婉转不绝。一曲《鹿鸣》作罢,卫青收剑,立于堂前,回身看着我一笑。
刘彻爽朗一笑,拍手称快:“卫青剑术不错,配上子夫这曲《鹿鸣》,确实是‘我有旨酒,嘉宾示燕以敖’②,哈哈……”
“一个练剑,一个抚琴,他们两个在家时就经常这样”,卫长君道。
“瞧着你们卫家这样手足情深,旁人可不知道该有多羡慕!”刘彻边说边扶我坐下。
我微微莞尔,道:“陛下只知道我们手足情深,却不知道我们父母去世的早,家里头没有长辈,全赖兄嫂和阿姐,如若心再不齐,只怕早就饿死了。”
“以前家里日子紧,可咱们兄弟姐妹在一起,倒也不觉得苦了。”大姐也忍不住附和。
大家又是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好些过去的事,大哥是如何维持生计,大姐又是如何照顾我们,二姐所有的争强好胜,为的也不过是不想让我们受欺负。许多不足一语的小事,如今提起来却更容易让人缅怀。而青青草原上的策马奔腾,炎炎夏日的游河嬉水,中秋月下的秉烛畅谈,以及茫茫冬日里的围炉夜话,一切似乎也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酒过三巡,已是皓月当空,众人也都有些醉意,刘彻与大哥和卫青聊起了军中事物,女眷们也都带着几个孩子去了内殿,一边哄孩子睡觉,一边说着体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