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史慈的家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山岗上,远离村庄,是一座独立的茅草屋。

    自幼丧父的太史慈,与母亲孔氏相依为命。

    这孔氏是孔融的庶脉族人,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自幼便卖到了孔家。有着同宗之谊在,孔家对孔氏还算优待,孔融也对孔氏礼敬有加。

    太史慈的父亲是东莱郡的郡尉,凭借着那一对镔铁月牙戟,纵横胶东无敌手,偶遇孔氏,便惊为天人,入得深山,亲自猎取鸿雁,娶得孔氏归。

    次年,生子太史慈。

    为了养家糊口,太史慈的父亲常年进山剿匪。

    这夜路走多了,终究会遇到鬼的。

    在太史慈六岁那年,太史慈的父亲被胶州匪余孽行刺,重伤不治。

    人走茶凉,一向器重太史慈的父亲的东莱太守大人,居然翻脸无情。

    不仅收回了母子俩赖以栖身的房子,还把他们赶出了东莱郡城,任其自生自灭。

    孔融得知太史慈一家的变故之后,打算把孔氏和幼子接回孔家。

    孔氏怕太史慈多想,便婉辞了孔融的善意。

    母子俩回到黄县老家,在老宅的基础上盖起了一间茅草屋,作为遮风挡雨的场所。

    母子俩艰难度日,为了维持生计,孔氏便让太史慈读书习武,打猎为生。

    太史慈天赋异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是射箭方面更是远近闻名。

    只可惜灾年的到来,猎物绝迹,近三天的时间里,才打到一只瘦不拉叽的野兔子,剥皮洗净之后,就只剩下骨头了。

    刘正来到草屋外面的时候,正听见太史慈母子的对话。

    太史慈说:“娘,是慈儿无能,打不到更多的猎物,才让娘挨了饿,慈儿不孝,这半碗野兔子汤,娘快喝下吧,慈儿身强体壮,还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