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柴荣的诚挚邀请,如果继续敷衍,就实在是对不起他的盛情了。柴荣除了或许会英年早逝之外,其他方面,都无可挑剔,堪称帝王当中的典范。

    柴荣能打仗,一生中无数次带兵亲征,战绩辉煌,比起唐太宗也差不多少。

    他知道民间疾苦,年轻时候,柴荣贩运茶叶,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民生利病,都看在眼里。

    郭威登基之后,柴荣忠实履行储君的使命,协助郭威,休养生息,发展军力,革除弊政,做了许多事情。

    最难得,柴荣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身边也有很多文臣,比如魏仁浦,王朴等等,但是柴荣不会被这些人左右,该听的建议会听,不该听的建议,柴荣很有主见……

    “叶华,我常常思索,以大唐之盛,何以一场安史之乱,就弄得由盛而衰,继而藩镇割据,内忧外患不断,时至今日,二百年过去了,依旧战乱不断,这都是大唐的遗祸……朝中诸公,给我讲过历代兴衰,他们言说是杨贵妃的女祸,唐明皇的昏庸,李林甫杨国忠奸佞,安禄山狡诈,总而言之,是昏君奸佞的错,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柴荣问完,叶华不由得打起精神。

    这道题可非比寻常,不能等闲视之。

    相当于刘皇叔跑到隆中,诸葛孔明的对策,如果拿不出来真东西,大耳贼才不会把孔明当回事。

    同样的,有真本事,立刻会被引为心腹之臣。

    柴荣这也是效仿刘备,考校自己的本事。

    叶华清了清嗓子,“殿下,以史为鉴,能知得失兴替。盛唐立国之初,推行均田,施行府兵制,很快就国富民强,北征大漠,横扫蛮夷,给太宗皇帝打出了一个天可汗!我一以为大唐之兴,在于公平二字!”

    “为政公平,贤愚得所;军中公平,能者上,庸者下;民间公平,百姓有田耕,有衣穿,有饭吃,因为公平,所以人人行正道,臣子尽忠职守,将士奋死力战,百姓纳粮服役,人尽所能,自然而然,有了大唐盛世。”

    “如果用玄宗朝比太宗朝,自然是开元盛世更加繁荣,财富也更加丰富……但是玄宗朝均田破坏殆尽,民间贫富差距悬殊,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朝堂之上,世家子弟,充斥其间,寒门报国无门。府兵制荡然无存,招募胡人为兵,将刀柄交给异族,真正的国力,不如太宗朝远矣,怎么可能不亡国!”

    “假使府兵存在,天子一声令下,调集几十万大军,纵然安禄山和史思明有再大的本事,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正因为失去了公平,失去了道义,也就没法动员百姓,没法号令天下,安史之乱迁延日久,地方藩镇割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

    叶华讲了很多,柴荣都耐心听着。

    “叶华,你所言,是说朝廷应该维护公平道义……这和儒家所言的大道之行,仁政王道,又有什么差别?”

    叶华摇头,“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