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之道,就在于一个字——明。可你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明这个字呢?”

    “父皇说的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吗?”

    “这话不错,但对当皇帝的人来说,有时候就不是这么回事。”

    “儿臣愚鲁,请父皇示下。”

    “广厦万间,卧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同样的道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错,可当皇帝的真正能亲身管理的不过文武百官、太监侍卫而已。如果你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应该这么做,那么这事就一定是对的吗?”

    “父皇,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听大家的意见,总比独断专行要好吧?”

    “未必如此!不要忘了,这些能在朝堂之上、宫廷之中待着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当他们的利益,与底层百姓的利益不符的时候,就会抱成团维护自身利益。这时候如果相信他们所有人说的话,实际上只是旁听了一小部分话,没去兼听占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的话!”

    “父皇英明,可是总不能每件事都去把每个百姓怎么想的去问一遍吧?”

    “所以为人君者,就必须找到方法。”

    “什么方法?”

    “从利益圈子中跳出来,站到墙上,从上而下地看着下面的人。只有做一个旁观者,才能真正看清楚看明白。”

    “父皇圣明。可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这就是朕今日要和你说的话。父皇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年轻人有自信有冲劲,这是好事。但遇到具体的事情,往往会陷入自负的状态。老子天下第一,张三或李四,他们谁都没我做得好。”

    “儿臣明白了。父皇是告诫儿臣,须保持一颗谦卑之心。”

    “不,你没明白!朕年轻之时,事必躬亲,案必亲问。结果呢?下面那些官员,总是看着朕的脸色,或是揣摩朕的倾向,去办事办案。以一人之喜好为准,如何能做到大公?不能做到公,如何不出冤案错案!”

    “父皇教诲的是,儿臣明白了。”

    “真明白了?那你说说。”

    “儿臣绝不插手各级官僚具体的办事或者办案,就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去看,他们有没有按照法度和规则行事,最后做出的事情效果如何。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不错。行了,去和你母后辞个行就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