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在观桥祥符寺边上,一溜溜白墙灰瓦的平房,被隔出了无数个独立的小间,全国发解的贡士有万余人,刨去川陕贡士(因川陕路途遥远往来不便,朝廷设了类省试,川陕的贡士直接在本地宣抚司考试,得中者再赴行在参加殿试),近万人都要集中在贡院取试,屋舍规模就可想而知。

    在开考前,士子们要先到礼部呈验解牒,领取准考凭证,取试前一日到贡院对号看座。

    太学参加此次省试的考生差不多有三百人,当年和叶治同进太学的温州老乡王十朋和庄珑也在其列。

    很多人不理解叶治为什么放着上舍不去,非要来凑这个热闹,还有不少人瞅叶治就来气,暗地里想看叶治出丑。

    奶奶的,好端端的免考不要,是觉得自己必中?

    这么厉害,你咋不上天呢,到时候看你怎么摔下来。

    叶治上辈子也算是考霸,大大小小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的洗礼,看上去是云淡风轻。

    可是面对自己这辈子第一次大考,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叶治放弃上舍,选择参加省试,实际上是把自己逼上了墙角,要是考不中,那真的装逼不成变装修,丢人丢大发了。

    不过科考不比后世的高考,因为没有数理化,所以碰到不会写的题型、发挥失常的几率是极低的。

    关键就要看你写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迎合阅卷人、主考官甚至皇帝老子的口味。

    叶治有一点是超越这个时代的,那就是后世积累的经验和视野。以前历史和思想政治课天天讲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这样的背景分析一样适用今天,适用于科考。

    当前的大背景是宋金交战,战与和是主导南宋初期几十年政治格局的核心力量,两股力量此消彼长。从主流上看,因为赵构偏安一隅的思想,主和派占据上风。

    但就从目前来讲,在政权没有稳固之前,赵构的态度暂时倾向于战,主政的赵鼎和张浚都是主战派,所以策论中的观点就要有鲜明的态度倾向,但又不能太绝对太极端。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靖康之难,赵构对王安石变法论和新党正处于全盘否定和清算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元祐党又重新吃香,前不久赵构还命川陕访求元祐党人子孙。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还讲变法革新的观点,那还不如趁早回家。

    七月初五,大考的日子转眼就到。

    叶治和王十朋等人起了个大早,天未亮就已经到了贡院。

    此时的贡院外已是人头攒动,每个赶考的士子无一例外都挎着试篮,焦急地等待着开考。

    叶治和王十朋的本经都是《诗》,所以他俩的考场都在甲字,贡院开了许多便门,因为人数众多,每个人都要细细搜身,查验有无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