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这天了。

    凯瑟琳坐在沙发上,然后微笑着看着眼前这名来自《时代周刊》的记者。

    记者这样说道:“您好,埃德森小姐,我的名字是吉姆·格林,真高兴能够采访您。”

    这种浓浓的初中英语感的名字是肿么回事?

    “您好,格林先生。”凯瑟琳微笑了一下:“说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二次上《时代周刊》了。”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能够上《时代周刊》,即便是凯瑟琳,对此也颇为在意。

    “我还记得您当年接受《时代周刊》的专访的时候,我还刚刚进入《时代》呢。”记者也是跟着凯瑟琳后面侃了一句,然后他又问道:“埃德森小姐,您当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您今天会建立一个这样的电子帝国呢?”

    “稍微幻想过一下,不过当时并不觉得能够实现。不过人总要是有梦想才能进步的吧。”

    凯瑟琳这句话纯属口胡。

    “说起来,您的发展历程还真是神奇,也难怪有人称呼您为‘魔法公主’了……”

    “这个绰号不就是你们《时代周刊》弄出来的么?”凯瑟琳稍稍吐槽了一句。

    对方有些尴尬,不过毕竟是记者,他很快便转移了话题:“我在前段时间曾经读过您的《信息革龘命》。说实话,如果是在今年之前看到这本’的概念传播到了大众之间……仅仅一年的世界,我突然发现,我旁边的世界,似乎已经不再是我认知之中的美国了,这倒是和您的《灵魂反应》这部影片里面的描述

    有些接近。”

    记者称赞凯瑟琳的《信息革龘命》,算是马屁拍到位了。

    “世界总是在发展的,我的这样一个技术,能够让世界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的完美和完善,在未来的30年内,我的主要工作,便是将整个世界变威使用有线和无线网络连通的世界,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地球村,?这个概念可真了不起。”

    对方惊叹了一句。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这便是‘地球村’。不过这个概念可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先生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的发展;是信息网络时代的集中体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形成,而现代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会面运用使‘地球村’得以形成。”不过凯瑟琳也理解对方,她解释了一下:“麦克卢汉先生认为‘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工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口语化的交往变成了非直接的、文字化的交往。而电子媒介又实施着反都市化,即‘重新村落化’,消解城市的集圌权,使人的交往方式重新回到个人对个人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