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福和乔细妹,当年都是亲自经历过灾年,也亲自走过逃荒路的。

    他们自然知道,这灾民的心思。

    俗话讲升米恩,斗米仇,与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再来后悔,不如一开始,就把丑话说在前头。

    其实,住在一个屋檐下,怎么可能没有矛盾?

    五个手指头还有长短,自家人还有争有抢,极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更何况是本地人和来逃荒的灾民?

    灾民刚住进来,老两口儿就让家里人给他们做了一顿薄薄的小米粥。

    多放水,少放米,清得几乎能照见人影儿。

    李云心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听老两口儿对灾民解释,才恍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咱家人不是心疼粮食。实在是你们这一路走来,一直风餐露宿的,肠胃肯定有些弱。再一个,我们这里的饭菜,也都比较粗糙。

    要是直接给你们吃太饱,怕是身子遭不住。

    咱们先喝点小米汤,将养将养。等身子差不多缓过来了,再吃稠粥。吃几天稠粥,肠胃恢复得差不多了,再吃正常饭菜。”

    这一家子灾民姓黄。

    黄老汉握着李景福的手:

    “老哥哥,您不用担心,俺们心里都明白。俺们知道您这是一番好意。这人饿得狠了,不能一下子就吃太饱。”

    黄家老汉和老婆子,其实就是看着挺显老,实际年龄,其实只有五十多岁。

    还不如李景福和乔细妹这老两口儿岁数大呢。

    三个成年男人,其中两个是他们的儿子,另一个却是他们的侄儿。

    儿媳妇儿和侄儿媳妇儿,原本也都是跟他们一块儿逃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