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哐哐……”金属的敲击声响了整整一上午。

    朱高煦走进一间倒罩房,便见一个袖子挽起、骨骼粗壮的大汉正在挥锤锻打着东西,旁边的炭火烧得通红。屋子里还站着陈大锤和两个杂役汉子,他们先看见朱高煦,便急忙弯腰行礼。

    “哐!”又是一锤击打到砧板上。

    陈大锤转头道:“张军匠,王爷来了。”

    那张军匠这才转头看了一眼,放下铁锤,抱拳行礼,却没吭声。

    “快修好了么?”朱高煦指着挂在木架子上的重扎甲。

    张军匠道:“回王爷话,您这甲乃青塘铁冷锻而成。小的一时没找到好料子,只得反复锻打料子来修补,工夫费得多,最少还要五天。”

    陈大锤道:“王爷,张军匠是俺小时候就认识的人,您可放心,他是北平最好的军匠,一定能把王爷的甲胄补得像新的一般。”

    “叫甚名字?”朱高煦随口问道。

    张军匠抱拳道:“小的就叫张军匠。家父是军匠,小的也是军匠。”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大明太祖把天下人分得貌似井井有条,匠籍的就一直是匠籍。子承父业,保证人力来源,光是轮流为朝廷服役的匠籍人员就有三十多万人,另外还有几倍人数的杂役。

    他转头对王贵道:“吩咐厨房的人,给他们的伙食加个荤菜,干力气活就得吃好。”

    张军匠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小的谢王爷恩。”

    就在这时,曹福走了进来,弯着腰来到朱高煦旁边,又在旁边小声说道:“禀王爷,三王子来了。”

    朱高煦听罢,便对军匠等说道:“我便不耽搁你们干活,加紧干,这盔甲我很快要穿。”

    “是,王爷。”

    走出房门,朱高煦径直说道:“人迎进来了么?”刚说完,他抬头一看,便见穿着蓝色袍服的朱高燧、还有宦官黄俨,俩人已经走过照壁来了。

    朱高煦便走上前迎接,见高燧在行礼,便笑道:“三弟稀客呀!”

    “二哥是大忙人。”高燧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