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猛离开勐腊,并不意味着他在东南半岛的棋局就此结束,现在缅甸正是战后重建的时候,缅王虽说是个穷光蛋,但缅甸百姓手里,尤其是去过暹罗的百姓手里,还算是有钱的。

    打了大半年仗,半个上缅甸,整个下缅甸,几乎都成了无人区,重建是个巨大的市场,而云南恰恰有缅甸重建需要的一切东西,做正经买卖,才是长长久久的法子。

    对于去缅甸做生意,杨猛也是有考究的,最忠于杨家的管事,对云南最有归属感的百姓,就是杨猛选择的目标,去云南做买卖,虽说杨家占了多半的股份,但这些人去缅甸,就是做最初那一批资本家的,杨猛可以许给他们一个荣华富贵的前程。

    一场大洪水,伊洛瓦底江河谷也变成了一片沃土,迁移一部分百姓去缅甸,也算是正当时。

    广西和云南交界的地方,有的是无田可耕的百姓,广西境内更是如此,以武庄、田庄的人为主力,组织一批商人,组织一批种植园主,这就是杨猛的打算。

    几十万人的规模,对现在的杨家来说,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老百姓虽说难离故土,但许下吃饱穿暖的承诺,别说几十万人,就是几百万人,杨猛也能组织的起来。

    如今的缅甸,绝对是女多男少,杨家再给这批人置办一些家底,到了缅甸,这些人就是大户,缅王给杨家的财富,拿出百分之一,就足够了!

    杨猛不仅要在缅甸建立华族,而且还要和缅甸人联姻。衍生出一个新的族群来。没有衣食的困扰,没有战乱的威胁,这些人过去之后,无非是花钱买地雇人种田,自己讨几房小妾。闲着没事儿生孩子,二三十年过后,这几十万人能扩展到一个什么程度呢?

    缅甸的百姓,要想重建缅甸,要想重新过上以前的日子,就要去出力。一天到晚累的半死,和一天到晚闲的半死,生育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有了杨猛给这些移民打下的基础,孩子们衣食无忧,而且还能上学读书,很快一个统治阶级。就会取代另一个统治阶级,而杨家就是他们要感恩两三代的存在,有了这两三代人,杨猛就能让华族成为缅甸一个主导国家走向的民族。

    移民的组织也简单,就按杨家的模式来,几户、几十户或者几百户组织一个商号,土地也是一样。按着杨家的模式,也就是大农场的模式,土地只是厂房,农民只是在土地这个大厂房里劳作的工人。

    移民的子弟,精英子弟从政,有能力的经商置业,能力一般做基层官员,文不成的学武,文不成武不就的做工,杨猛可以在三五代之内。让他们过上不错的日子。

    而杨家的股份,杨猛也会慢慢的散下去,最终杨猛手里还是要握着一部分股权的,这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出兵方便。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杨家没有股份在里面,杨家与移民就是两拨人。

    杨家有股份在里面,那这些人就是为杨家挣钱的自己人,任何侵犯他们利益的人,近期说来,侵害的就是杨家的利益,若是说的长远一些,那就是侵犯国家的利益,最终这些东西,杨猛都会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寄托的。

    一道道命令,从杨猛的手里传了出去,云南沿途各地,都有电报中转站,也就加快了行政的速度,但杨猛的这些命令,却遭到了昆明那边的质疑,不用问,不是老爷子就是魏五,移民对他们来说,就是削弱自己的实力,现在这个时候,这些老派人,一定会有疑问的。

    但质疑归质疑,一份份行动报告,却经索朗白玛之手交到了杨猛的手里,这就是杨猛在杨家的权威,有意见不是不能提,但杨猛的命令是必须要执行的。

    “告诉昆明那边,按我说的准备,想要说法,等我回去!”

    大半年的时间,杨猛都呆在了勐腊,许多杨家内部的事务,他都主动的忽略了,这段时间不仅是布局国外的时间,也是杨猛看杨家内部运转如何的时间。

    到了大理,九千匹纯血马,也该散到云南和川西的马场了,这些只是一个源头,改良马匹的源头,这段时间或许很长,但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