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各地的藏家那边,先礼后兵,好话去求、花钱去买,这样他们还不出手,就让人去抢,我给你安排人手。”

    做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魏五做不成,不代表杨猛做不成,只是这么做事,影响不是很好罢了。

    “朝廷的一些书籍,是存在翰林院的,那里不是太监能够触得到的地方,而那里的书籍,咱们也不能放弃啊!”

    “这个更简单,朝廷在京师不是有许多闲散的京官吗?花钱使银子,让军机们下道命令,让这些闲的蛋疼的去抄书,咱们再给他们些银子,不愁这帮孙子不出力,这事儿我知会广州那边的潘老爷去做吧!”

    杨老三的这个主意不错啊!魏五一听之后,心里也有了许多的算计。

    “三爷这事儿,还可以变通一下,让各地的读书人抄书,让各地的书馆印书,只要咱们的银子使到了,这些人就是咱们搜书的帮手,这么一来,云南的文风也将大盛,借着机会敲开各大藏家的门禁,也不是不行。

    您那个抢书的法子,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轻用,影响太坏了。”

    魏五这么一说,又启发了杨猛,印书一事儿,自己以前还真是忽略了。

    “嗯!你的法子不错,各地的书馆可以再用一下,启蒙的书籍,让他们大批量的印刷,兼着搜罗各地古籍善本,咱们审过之后,只要合格,就大量的印制。我要在云南开不要钱、随便进的图书馆。

    再有就是,印书、搜书的时候,从各地再挖一些懂得印刷的精干工匠,许给他们厚利,让他们阖家来云南为我做事。

    那些个大清的[他妈的],就在云南秘密刻印,宣扬汉人雄风的书籍最好多印制一些,或卖或送,我要大清的读书人,都能轻易的看到这样书籍。

    再就是洋务,你也要编制一些小册子,在云南发放,各式各样的技术,让西山书院提供,你负责将他们改成识字就能看懂的东西。

    洋务的发展,并不是我一个人能办到的,全云南的人戮力同心,事情才能成功。册子里不能提到洋务,这事儿我还得再想想,你先放一放吧!”

    想到哪说到哪,这算是杨猛的缺点,更是他的优点,许多事情一谨慎,就会被耽搁甚至放弃,而杨猛这种分派事情的方法,许多事情都不会被人为的搁置,但他的手下们要做的事情,就成倍的增加了。

    “我知道了,但是这么多的事情,书院的人手明显不够啊!咱们现在招收人手的法子也遇到了瓶颈,云贵川三省,加上自广州过来的读书人,远远堵不上您需要的数量啊!”

    明湖书院这一年多来,培育了几千人,西山书院未开之前,魏五还觉得人手太过富足,现在一看,十分之一的需求,明湖书院都满足不了啊!

    “需要多少人手?”

    这事儿杨猛真没算过,魏五这么一提,他也就顺嘴问了一句。

    “西山书院照您的想法,起码需要数万人,工学、农学、术数、水利、地理、天文、历法等等这些大项,会衍生出无数的小项,整理典籍里的东西,一两个人不成的,这样不稳妥,一个小项起码需要五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