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精城,又名临谷城,河湟谷地的另外一座大城池,位于青唐城以西,距离青/海湖不远。
当年角厮罗立足河湟之后,曾做了一件大事。他将青唐城、厉精城、青/海湖、高昌连为一线,开辟了一条道路。而青唐城经过河州,或者东北方向的兰/州,与中原之地相联系,形成一条商路。
从而使得,中原和西域之间再次有了联系,因为战乱而中断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也正是因此,河湟吐蕃得东西交流之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中转站,从而兴旺繁华。当然了,也正是因此,动摇了西夏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的地位,使得两国多有征战。
厉精城的地位也越发的重要,除了向西北,前往高昌的丝绸之路。往南,则是震慑和控制了许多吐蕃部族。成为青唐城之外,一座举足轻重的城池。
早年间,角厮罗与李立遵之间矛盾重重,备受宠爱的乔夫人和幼子董毡就居住在厉精城。城中军民有六七万人,繁荣强大,无人敢侵犯。从而对河湟西部的吐蕃部族,以及丝绸之路牢牢控制。
角厮罗之所以能够战胜李立遵,与此也是有关联的。从地位、重要性,以及与董毡的关系而言,厉精城在吐蕃有些陪都的意味,在青唐城遭遇危险的时候,赞普往往移步驻跸厉精城,统领全局,似乎也顺理成章。
吐蕃大臣提议转移到厉精城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宋军的兵锋已经到达青唐城附近,十分危险。
相对来说。往西的厉精城更安全一些。赞普和王子身份尊贵。岂可轻易身处险地?
这种状况。与中原王朝都城遭遇袭击,臣子跪请皇帝离开是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皇帝通常有两个选择!
坚守城池或者逃往安全地带。
至于如何选择,首先要看实际情况,要是敌人的兵力着实强大到不可抵御,那么弃城而走,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图光复便是。
当然了,是否能够抵御,也与皇帝和大臣,以及守城将士的信心有关系。或许敌人没有那么强大,但是皇帝与大臣害怕,心有动摇,弃城而逃。所引发的后果是什么?如此情况下,必然会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城破丧土是必然的。
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唐朝安史之乱,李隆基去了巴蜀。后来动荡不安中。又有天子三迁之说。其中固然有敌军强大的缘故,可皇帝先溜走,无疑让将士们寒心,哪里还有心思守土?
也有帝王选择坚守城池,大明王朝天子守国门便是如此。至于大宋,当年宰相寇准强请真宗亲征澶州,宋军士气大振,让所向披靡的辽军吃了败仗。
如此情况下,皇帝在城中,将士们自然要格外用命,保护王朝最尊贵的核心。同时帝王的勇敢与坚持,也会和将士的心产生共鸣,振奋军心。
而今,董毡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走,还是不走!
当年角厮罗立足河湟之后,曾做了一件大事。他将青唐城、厉精城、青/海湖、高昌连为一线,开辟了一条道路。而青唐城经过河州,或者东北方向的兰/州,与中原之地相联系,形成一条商路。
从而使得,中原和西域之间再次有了联系,因为战乱而中断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也正是因此,河湟吐蕃得东西交流之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中转站,从而兴旺繁华。当然了,也正是因此,动摇了西夏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的地位,使得两国多有征战。
厉精城的地位也越发的重要,除了向西北,前往高昌的丝绸之路。往南,则是震慑和控制了许多吐蕃部族。成为青唐城之外,一座举足轻重的城池。
早年间,角厮罗与李立遵之间矛盾重重,备受宠爱的乔夫人和幼子董毡就居住在厉精城。城中军民有六七万人,繁荣强大,无人敢侵犯。从而对河湟西部的吐蕃部族,以及丝绸之路牢牢控制。
角厮罗之所以能够战胜李立遵,与此也是有关联的。从地位、重要性,以及与董毡的关系而言,厉精城在吐蕃有些陪都的意味,在青唐城遭遇危险的时候,赞普往往移步驻跸厉精城,统领全局,似乎也顺理成章。
吐蕃大臣提议转移到厉精城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宋军的兵锋已经到达青唐城附近,十分危险。
相对来说。往西的厉精城更安全一些。赞普和王子身份尊贵。岂可轻易身处险地?
这种状况。与中原王朝都城遭遇袭击,臣子跪请皇帝离开是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皇帝通常有两个选择!
坚守城池或者逃往安全地带。
至于如何选择,首先要看实际情况,要是敌人的兵力着实强大到不可抵御,那么弃城而走,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图光复便是。
当然了,是否能够抵御,也与皇帝和大臣,以及守城将士的信心有关系。或许敌人没有那么强大,但是皇帝与大臣害怕,心有动摇,弃城而逃。所引发的后果是什么?如此情况下,必然会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城破丧土是必然的。
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唐朝安史之乱,李隆基去了巴蜀。后来动荡不安中。又有天子三迁之说。其中固然有敌军强大的缘故,可皇帝先溜走,无疑让将士们寒心,哪里还有心思守土?
也有帝王选择坚守城池,大明王朝天子守国门便是如此。至于大宋,当年宰相寇准强请真宗亲征澶州,宋军士气大振,让所向披靡的辽军吃了败仗。
如此情况下,皇帝在城中,将士们自然要格外用命,保护王朝最尊贵的核心。同时帝王的勇敢与坚持,也会和将士的心产生共鸣,振奋军心。
而今,董毡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走,还是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