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管是富弼、韩琦、文彦博,还是吕公弼、范纯仁、司马光、欧阳修,一律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原本这时候吕惠卿、蔡确、章、曾布、吕嘉问,一个个都已经是执宰了。

    原本这时候苏轼去黄州只是任团练副使,而不是推官,原本蔡确是酷吏,原本…~

    当下的王安石并没有那么多的政敌,除了司马光决裂外,相公们居然照顾他的面子,没有对处置苏轼而反对…~

    “陛下,臣有奏……”

    事议完了,赵曦本想留富弼聊几句,结果王安石说有奏……

    “举兵法?”

    “对!雁门之战,国朝挟大胜却不得不同意北辽停战谈判,皆因国朝军伍不足。”

    “如今,国朝禁军厢军,经过陛下多年谋划,终于清理干净。同时,二十万的新军,那怕是有矿城兵,轨道兵等多工种军卒,也不能满足国朝兵员需求。”

    “是故,臣以为,可在国朝诸州府郡县,实行举兵之法。由各州府郡县举荐有志之士入军伍为兵,补充国朝兵员不足之困境…~”

    听着王安石的陈述,赵曦大概明白了。

    以里村为单位,以丁口为基础,责令国朝的州府郡县向国朝推荐兵员。

    同时,在大宋所有的州府郡县推行保甲制度。

    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王安石还提出,要筹建国朝的保甲提举司,负责对国朝所有甲士训练,并规定了每年训练的时长……

    如此一来,经过训练,可以准确的挑选出适合于入选军伍的壮丁,国朝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兵源。

    赵曦敢肯定,王安石不是现在才有了这所谓的举兵法。

    赵曦其实一直在等着王安石的保甲法,从当初往北调动那五十万废物禁军时,他就在等着王安石的保甲法。

    其实,就目前的朝廷状况,赵曦已经不再需要王安石这个枪头了,他只是不希望王安石因为前几次变革的大改变,让他失去了变革的抱负,还想把改变大宋弊端名声加在他王安石的头上……不为什么,就因为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