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开岭,在马高以西,距离马高城不到三十公里,是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山岭,由数不清的大小山包组成,地势并不险峻,茂密的丛林,覆盖着起伏的山岭,最高的梅思开峰,海拔不过两百多米,在缅北的无数条大山、大岭之中,毫不起眼儿。{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梅思开岭都不是用兵之地,可就是这道山岭,却是马高西部唯一的一道屏障,胡康河谷通往马高的公路,从岭上翻过,七拐八绕的穿过森林,蜿蜒伸向远方。
说是公路,多少有些夸张,无非是多当年英国人占据中南半岛的时候,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修筑的一条从缅北密支那,到东印度兰姆加的土路,年久失修,再加上常年的雨水冲刷,公路变得坑坑洼洼,缅北的雨水还偏多,公路上,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水坑。
英印军主力部队,正在梅思开山岭以西,这条泥泞的公路上急行军,车辆驶过,溅起大片浑浊的泥浆,喷得徒步行军的英印军士兵满头满脸,士兵们愤怒的咒骂着卡车上的战友,可得到的回音,是一串儿哄笑声和尖利的口哨声。
徒步的士兵们,只能朝着已经远去,冒着黑烟的卡车,狂吐口水,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自打除了胡康河谷之后,不停歇的行军了几个小时,各级指挥官催命似的,逼着士兵不停的前进。据说。这是司令官亚历山大将军的命令。
士兵们初入缅北的好奇心,已经被枯燥无味和疲惫的身体所取代,一路上,见到的村庄,老百姓跑得精光,十室十空,连个人影儿都没看到,指挥官们所吹嘘的,当地的土著老百姓,会夹道欢迎大英帝国的军队。重返中南半岛的盛举,压根儿就没有见到过。
别说是老百姓和漂亮的姑娘,村庄里连个活物都看不到,只有讨厌的泥巴。沾满越来越沉重的军靴,这支二十几万人的部队,表面看来,还是气势如虹,实则,以超出平常速度行军,中间没有一次休息,所有士兵不但怨气冲天,而且还筋疲力尽,成为了强弩之末。
亚历山大将军的心情。与所有的士兵都不一样,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在走出胡康河谷、踏上缅北大地的那一刻,他真的嗅到了缅北大地那熟悉的气息,山林间吹来的风,午后的阳光下,青草和树木的清香,铺展开来的起伏草地,一片片的丛林,无一不勾起将军内心深处的记忆。
两年多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中南半岛,终于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两年前,自己是何等的凄惶和狼狈,黯然告别这块土地。在唐秋离的目送下,一步一步走到东印度。那个中国人,坐视自己四十几万部队,被日本人一口口吃掉。
自己从缅北的密支那,追到中国境内的腾冲,又从腾冲追到缅北的八莫,就是为了能够见到唐秋离一面儿,请求他出兵,可是,直到曼德勒失守,四十几万大军节节败退,被日本人撵着打,到了密支那的时候,只剩下三万余人。
这个时候,那个卑鄙无耻的中国人唐秋离,却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世界面前,演了一出戏,他成了挽救大英帝国残兵的英雄,自己却成了丢城失地、兵败如山倒的笑柄,从那时起,亚历山大就死死的恨上了唐秋离。
在亚历山大的心里,打败自己的日本人,比拯救自己的唐秋离,要光明磊落得多,日本人是在战场上,堂而皇之的击败自己部队的,而唐秋离,却是以卑劣的手段,夺取了自己的一切。
从这些想法内,可以看得出来,亚历山大的性格之中,有很严重的偏执狂倾向,而且,还有选择性失忆的特点,他大概忘记了,当初,日本人发动中南半岛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和英国人,还在密谋共同对付唐秋离,英日之间的关系,好的跟亲兄弟似的。
合穿一条裤子,那是小意思,就是多个脑袋差个姓儿的铁杆儿盟友,英国人甚至将新加坡基地,让给日本海军使用,结果如何,日本人翻脸,就是在新加坡向亚历山大下的刀子,很有可能,在亚历山大的心里,把中南半岛让给日本人,总比被唐秋离窃取,舒服得多。
从回忆之中,清醒过来的亚历山大将军,一扫颓唐的情绪,踌躇满志的看着午后阳光下的缅北大地,似乎不经意的问道:“诸位先生,知道前面那道山岭的名称吗?还记得我们当初,是怎么走过来的吗?”
没有人回答,亚历山大尴尬的掩饰一笑,才知道,自己是自作多情了,身边的这些参谋们,都是第一次到中南半岛来,自己带去印度的三万多部下,路上死了一多半儿,剩下的,到了东印度之后,也跟着自己一起倒霉,不是被勒令退出军队,就是被调到偏远的地区。
参谋们能回答出,前面山岭的名称,可回答不出当初之怎样走过来的,但这并不能影响亚历山大将军的情绪,他在草地上,摆好姿势,唯一的随军记者,给他拍了好几张照片,以留作重返中南半岛的历史性见证。
最对于现在踌躇满志、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将军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然后,登上吉普车,很有气势的一挥手,对参谋们说道:“先生们,今天我们的宿营地,就在马高城下,明天的午餐,应该在马高城里吃了!”
在亚历山大前面,大队的英印军士兵,踩着泥水,脚步急促的行军。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梅思开岭都不是用兵之地,可就是这道山岭,却是马高西部唯一的一道屏障,胡康河谷通往马高的公路,从岭上翻过,七拐八绕的穿过森林,蜿蜒伸向远方。
说是公路,多少有些夸张,无非是多当年英国人占据中南半岛的时候,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修筑的一条从缅北密支那,到东印度兰姆加的土路,年久失修,再加上常年的雨水冲刷,公路变得坑坑洼洼,缅北的雨水还偏多,公路上,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水坑。
英印军主力部队,正在梅思开山岭以西,这条泥泞的公路上急行军,车辆驶过,溅起大片浑浊的泥浆,喷得徒步行军的英印军士兵满头满脸,士兵们愤怒的咒骂着卡车上的战友,可得到的回音,是一串儿哄笑声和尖利的口哨声。
徒步的士兵们,只能朝着已经远去,冒着黑烟的卡车,狂吐口水,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自打除了胡康河谷之后,不停歇的行军了几个小时,各级指挥官催命似的,逼着士兵不停的前进。据说。这是司令官亚历山大将军的命令。
士兵们初入缅北的好奇心,已经被枯燥无味和疲惫的身体所取代,一路上,见到的村庄,老百姓跑得精光,十室十空,连个人影儿都没看到,指挥官们所吹嘘的,当地的土著老百姓,会夹道欢迎大英帝国的军队。重返中南半岛的盛举,压根儿就没有见到过。
别说是老百姓和漂亮的姑娘,村庄里连个活物都看不到,只有讨厌的泥巴。沾满越来越沉重的军靴,这支二十几万人的部队,表面看来,还是气势如虹,实则,以超出平常速度行军,中间没有一次休息,所有士兵不但怨气冲天,而且还筋疲力尽,成为了强弩之末。
亚历山大将军的心情。与所有的士兵都不一样,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在走出胡康河谷、踏上缅北大地的那一刻,他真的嗅到了缅北大地那熟悉的气息,山林间吹来的风,午后的阳光下,青草和树木的清香,铺展开来的起伏草地,一片片的丛林,无一不勾起将军内心深处的记忆。
两年多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中南半岛,终于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两年前,自己是何等的凄惶和狼狈,黯然告别这块土地。在唐秋离的目送下,一步一步走到东印度。那个中国人,坐视自己四十几万部队,被日本人一口口吃掉。
自己从缅北的密支那,追到中国境内的腾冲,又从腾冲追到缅北的八莫,就是为了能够见到唐秋离一面儿,请求他出兵,可是,直到曼德勒失守,四十几万大军节节败退,被日本人撵着打,到了密支那的时候,只剩下三万余人。
这个时候,那个卑鄙无耻的中国人唐秋离,却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世界面前,演了一出戏,他成了挽救大英帝国残兵的英雄,自己却成了丢城失地、兵败如山倒的笑柄,从那时起,亚历山大就死死的恨上了唐秋离。
在亚历山大的心里,打败自己的日本人,比拯救自己的唐秋离,要光明磊落得多,日本人是在战场上,堂而皇之的击败自己部队的,而唐秋离,却是以卑劣的手段,夺取了自己的一切。
从这些想法内,可以看得出来,亚历山大的性格之中,有很严重的偏执狂倾向,而且,还有选择性失忆的特点,他大概忘记了,当初,日本人发动中南半岛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和英国人,还在密谋共同对付唐秋离,英日之间的关系,好的跟亲兄弟似的。
合穿一条裤子,那是小意思,就是多个脑袋差个姓儿的铁杆儿盟友,英国人甚至将新加坡基地,让给日本海军使用,结果如何,日本人翻脸,就是在新加坡向亚历山大下的刀子,很有可能,在亚历山大的心里,把中南半岛让给日本人,总比被唐秋离窃取,舒服得多。
从回忆之中,清醒过来的亚历山大将军,一扫颓唐的情绪,踌躇满志的看着午后阳光下的缅北大地,似乎不经意的问道:“诸位先生,知道前面那道山岭的名称吗?还记得我们当初,是怎么走过来的吗?”
没有人回答,亚历山大尴尬的掩饰一笑,才知道,自己是自作多情了,身边的这些参谋们,都是第一次到中南半岛来,自己带去印度的三万多部下,路上死了一多半儿,剩下的,到了东印度之后,也跟着自己一起倒霉,不是被勒令退出军队,就是被调到偏远的地区。
参谋们能回答出,前面山岭的名称,可回答不出当初之怎样走过来的,但这并不能影响亚历山大将军的情绪,他在草地上,摆好姿势,唯一的随军记者,给他拍了好几张照片,以留作重返中南半岛的历史性见证。
最对于现在踌躇满志、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将军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然后,登上吉普车,很有气势的一挥手,对参谋们说道:“先生们,今天我们的宿营地,就在马高城下,明天的午餐,应该在马高城里吃了!”
在亚历山大前面,大队的英印军士兵,踩着泥水,脚步急促的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