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全球十大工业国之一的东汉斯,有8000余家大大小小的国营企业,在其中,也不乏品牌和产品全球知名者,比如著名的DKK冰箱厂、东汉斯汽车工业的骄傲“卫星”车厂、东汉斯国家造船厂、普兰尼特复印机厂、柏林WBB供暖设备制造集团等等,但在谭振华看来,只有蔡司﹒耶拿这家企业才是唯一值得他亲自下手的猎物。

    为什么呢?

    因为光。

    蔡司﹒耶拿的技术实力也许稍逊蔡司﹒斯图加特半筹,但却妥妥地甩开了其他竞争者好几个身位,不夸张地说,这家公司在光学领域的积累和造诣,领先了此时的华夏整整一个时代!

    而光学,却是华夏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

    战车上的反式稳像系统、侦查卫星上的大口径光学镜头、用于各种精密测量的仪器、还有谭振华特别看重的一样关键装备——光刻机,这些,都离不开光学领域内,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提升!

    就拿光刻机来说吧,在他的前世,在该行业具有统治地位的ASML光刻机上的光学系统就是由蔡司设计并制造的,如果说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设备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关键设备的话,那么这套光学系统无疑就是光刻机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关键分系统,也是整个光刻机中造价最高的分系统!

    对于谭振华这样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被他前世那些网民津津乐道的所谓“弯道超车”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任何一门工程应用学科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理论上的积累和突破、离不开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变革和提升,更离不开对无数发展路径的试错,后来者当然可以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以减少试错的成本和时间,可当前面没有了脚印的时候呢?

    那就只有踏踏实实地打好自身的基础、认认真真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突破。

    光刻机,现在面临的无疑就是这样情形。

    他费尽周折挖到了林本兼、威逼利诱弄来了佳能转让的一条g-line光源光刻机产线、又集全华夏最精华的顶尖技术人才构建了“华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并甘愿在这个项目上承受连续4年的高额投入和亏损,突破了无数的技术难关,熬到今天,他还需要攻克最后一个也是最顽固的一个堡垒——光刻机的光学系统。

    不断向波长更短的光源进化从而获得更精密的硅片加工能力,佳能也好尼康也罢,还有米国的SVG、GCA,他们都可以从西蔡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援甚至干脆订购成品而没有任何障碍,但华夏不行,华夏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地摸索、一个一个难关地攻克,但在光学领域,华夏与西方世界的差距还是太大,这是基础工业能力的差距,也是整个国家学科底蕴的差距,更是配套体系供应链能力的差距。

    整个西方世界的技术可以共享,就像在他前世的ASML一样,该公司出品的极紫外线光刻机,其实是集中了整个西方世界在光学、微电子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最高成就才能制造得出来,绝非荷栏一个国家之功。

    但华夏是被排除在这个圈子之外的,除了自己努力突破,无路可走。

    谭振华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不过他也认为,这不代表华夏不可以通过别的办法缩短积累技术底蕴的过程。

    拿下蔡司﹒耶拿,就是为此而做的功课。

    目标是明确的,为此而准备的资金也是充足的,但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也是阻力重重的——看到了蔡司﹒耶拿重要性的显然不止谭振华一个人,这家东汉斯最大规模的企业之一,显然也是很多人眼中的肥肉,有些是出于资本的直觉,知道这是一家可以卖上大价钱的好企业,这些人以在目前的东汉斯最活跃的一批资本掮客为主,他们的目的就是在将东汉斯的优质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利用种种漏洞牟利;另一些则是看中了蔡司﹒耶拿的底蕴,想要将其收入囊中好一统顶级光学领域的江湖或者至少也在其中分上一杯羹,有这种想法并付诸了行动的有两位:蔡司﹒斯图加特和西汉斯的另一个光学巨头,莱卡。

    这种情形当然不出谭振华的预料,他也为此而做了两手准备。

    准备之一:结束了在汉堡的工作内容的“海德思哲”并没有时间欢庆其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订单胜利完成就紧急奔赴了下一个目的地耶拿,而这次的任务也更加疯狂——好吧对杰尼娅﹒罗琳来说,收到谭振华的这个订单也不会再有最初的惊讶了,任务的内容与上一个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呢,目标换成了蔡司﹒耶拿,任务奖金也调整为每挖到一个人谭振华将保底给“海德思哲”2千美元,再按这个人原先在蔡司﹒耶拿的职务和工作年限另外支付一笔奖金——罗琳随便算了算,要是按这个标准把蔡司﹒耶拿的5千多雇员全部拿下的话,“海德思哲”将有超过5千万美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