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
这场召开在兵器工业部的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等散会之后,众人走出了会议室才发现,此刻,早已是万家灯火。
连续十多个小时的会议几乎耗光了所有人的精力,特别是参会的主要人员其实都已经不年轻了,不过,他们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微笑,先前那因为项目暂时受挫而挂在脸上的一点点沮丧与失落被一扫而空。
因为这场会议的收获实在是太大了。
谭振华是那种说干就干,绝不肯拖延一分钟的性子,在会议现场就直接电话连线了多位老朋友和协作单位,并且得到了丰厚的成果。
比如,当电话接通了钢铁研究院之后,蔡启功院长当场就表示,只要钱到位,钢铁研究院这边新型炮钢项目的研制进度可以马上加速,“996”什么的弱爆了,他们可以为谭振华这个vip客户特别升级成“7*24”款,再把全国各大院校、相关单位的力量都发动起来,反正材料配方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用“穷举法”搞人海战术最合适了。谭二对此深以为然,当年赞助郭宜城搞铁氧体永磁材料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干的…
至于原本就属于谭振华旗下的宁都特种钢铁厂和宁都精密机床有限公司,一听说搞这个项目有可能拿到军工行业的订单,那立刻就来了精神,表示只要能接到订单,要他们怎么干都可以!
宁都精密机床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方洪波当场表态:更先进的不敢说,在现有技术储备状态下,至少在一年之内拿出“三轴数控精密深孔钻铣复合机床”应该是有一定把握的,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这倒不是他们吹牛,只不过是这种专用机床其实也就是各类机床基础技术的组合应用罢了,在引进消化吸收了大量东芝先进技术的前提下,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轴数控机床的各分系统设计要领,研发出这种专用机床也只不过是需要花时间解决各分系统的参数协调和整机调校,之前没做,完全是一个市场问题——兵工系统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其机床的供应商基本都是原先国营的几大机床厂或者能买到的几家西方先进机床生产企业,像宁都机床厂这种原先在国内都只能排在二线的小厂,从来就没入过兵器工业部的法眼。
而宁都特种钢铁厂的情况就复杂一些,厂里居然原先就有一台十吨级的电渣炉,不过这还是70年代初建造的,由于时代的关系,这台炉子存在着熔炼纯度差、控制系统误差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厂里一直想升级,但苦于最近的订单实在排得太满…
能用钱解决的事在现在的谭振华看来那就不是个事,当场就决定了新建一座百吨级电渣炉的计划,并立刻再次致电蔡启功请求技术支援,对这种突然送上门来的订单蔡院长乐得恨不得立刻顺着电话线爬过来搂着谭振华亲两口,不过谭振华善意地提醒了他,自己用的电话是无线的,爬到一半有可能会发现没落脚的地儿…
就是这台炉子的自动控制系统有点麻烦,这套系统并不在谭振华当初与梅隆协议的范围之内,所以魔都罗克韦尔方面无法立
刻给出肯定的答复,考虑到事情的急迫性,谭振华决定尽快飞回米国一趟与史凯夫﹒梅陇当面交涉一次,而这恐怕也是整个项目中最不确定的一块了。
至于打个电话给西南铝厂那里帮祝宇森的新型试验炮管插个队什么的那都是小事了,根本不值一提。
还有就是那套新型的“下反式稳像火控系统”,在经过了与王新桥总师的详细交流之后,谭振华
知道了,这是一套复杂的光、电、机械复合系统,整套系统由炮塔角速度传感仪、炮长独立稳像测距夜视瞄准仪、车长昼夜观察收索仪、风速测量仪、驾驶员微光夜视仪、陀螺仪、身管液压双向稳定系统、火控计算机、动作控制系统、炮塔方向机等一系列设备组成,跨越了多个学科,技术含量极高,随便哪个子系统出一点小毛病,都会影响整套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目前以华夏的工业能力虽然能够研制出来了,但确实小毛病很多,实际试车时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也是比之米国货不如的地方,也是巴铁人诟病之处。
对此,谭振华表示,虽然不能帮上什么大忙,不过自己旗下还有一个魔都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华夏科学院常春光机所的也有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还有共同研究开发的产品项目,如果可能,三方合作改进这套系统,重点放在祝总师总结的几点不足之处,特别是要解决工程量产产品的易生产性和可靠性方面,短期内应该是能看到成果的,至于火控计算机什么的那就更简单了,王总师您就说要啥样的吧…
当然最麻烦的是华夏几乎所有用到动力的产品都面临的老问题——发动机。
在这一点上,发动机总师王宝中和坦克总师方伟贤再次发生了争论,王宝中坚持认为“风暴2号”如果量产,最好还是采用现成的已经相对成熟的730马力12150zl型发动机,而方伟贤则认为,“风暴2号”样车作战重量已经达到了39.6吨,而按照巴铁方面的要求,在关键部位再加挂外置复合装甲的情况下,重量势必会进一步增加,这台发动机将存在明显功率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国产新型大功率发动机还在研制过程中,量产不知何年何月,所以用现有的调校到800马力的8v165发动机才是可行的选择,至于现在遇到的问题,那可以通过继续投资研发改进来解决么。
这场召开在兵器工业部的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等散会之后,众人走出了会议室才发现,此刻,早已是万家灯火。
连续十多个小时的会议几乎耗光了所有人的精力,特别是参会的主要人员其实都已经不年轻了,不过,他们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微笑,先前那因为项目暂时受挫而挂在脸上的一点点沮丧与失落被一扫而空。
因为这场会议的收获实在是太大了。
谭振华是那种说干就干,绝不肯拖延一分钟的性子,在会议现场就直接电话连线了多位老朋友和协作单位,并且得到了丰厚的成果。
比如,当电话接通了钢铁研究院之后,蔡启功院长当场就表示,只要钱到位,钢铁研究院这边新型炮钢项目的研制进度可以马上加速,“996”什么的弱爆了,他们可以为谭振华这个vip客户特别升级成“7*24”款,再把全国各大院校、相关单位的力量都发动起来,反正材料配方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用“穷举法”搞人海战术最合适了。谭二对此深以为然,当年赞助郭宜城搞铁氧体永磁材料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干的…
至于原本就属于谭振华旗下的宁都特种钢铁厂和宁都精密机床有限公司,一听说搞这个项目有可能拿到军工行业的订单,那立刻就来了精神,表示只要能接到订单,要他们怎么干都可以!
宁都精密机床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方洪波当场表态:更先进的不敢说,在现有技术储备状态下,至少在一年之内拿出“三轴数控精密深孔钻铣复合机床”应该是有一定把握的,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这倒不是他们吹牛,只不过是这种专用机床其实也就是各类机床基础技术的组合应用罢了,在引进消化吸收了大量东芝先进技术的前提下,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轴数控机床的各分系统设计要领,研发出这种专用机床也只不过是需要花时间解决各分系统的参数协调和整机调校,之前没做,完全是一个市场问题——兵工系统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其机床的供应商基本都是原先国营的几大机床厂或者能买到的几家西方先进机床生产企业,像宁都机床厂这种原先在国内都只能排在二线的小厂,从来就没入过兵器工业部的法眼。
而宁都特种钢铁厂的情况就复杂一些,厂里居然原先就有一台十吨级的电渣炉,不过这还是70年代初建造的,由于时代的关系,这台炉子存在着熔炼纯度差、控制系统误差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厂里一直想升级,但苦于最近的订单实在排得太满…
能用钱解决的事在现在的谭振华看来那就不是个事,当场就决定了新建一座百吨级电渣炉的计划,并立刻再次致电蔡启功请求技术支援,对这种突然送上门来的订单蔡院长乐得恨不得立刻顺着电话线爬过来搂着谭振华亲两口,不过谭振华善意地提醒了他,自己用的电话是无线的,爬到一半有可能会发现没落脚的地儿…
就是这台炉子的自动控制系统有点麻烦,这套系统并不在谭振华当初与梅隆协议的范围之内,所以魔都罗克韦尔方面无法立
刻给出肯定的答复,考虑到事情的急迫性,谭振华决定尽快飞回米国一趟与史凯夫﹒梅陇当面交涉一次,而这恐怕也是整个项目中最不确定的一块了。
至于打个电话给西南铝厂那里帮祝宇森的新型试验炮管插个队什么的那都是小事了,根本不值一提。
还有就是那套新型的“下反式稳像火控系统”,在经过了与王新桥总师的详细交流之后,谭振华
知道了,这是一套复杂的光、电、机械复合系统,整套系统由炮塔角速度传感仪、炮长独立稳像测距夜视瞄准仪、车长昼夜观察收索仪、风速测量仪、驾驶员微光夜视仪、陀螺仪、身管液压双向稳定系统、火控计算机、动作控制系统、炮塔方向机等一系列设备组成,跨越了多个学科,技术含量极高,随便哪个子系统出一点小毛病,都会影响整套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目前以华夏的工业能力虽然能够研制出来了,但确实小毛病很多,实际试车时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也是比之米国货不如的地方,也是巴铁人诟病之处。
对此,谭振华表示,虽然不能帮上什么大忙,不过自己旗下还有一个魔都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华夏科学院常春光机所的也有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还有共同研究开发的产品项目,如果可能,三方合作改进这套系统,重点放在祝总师总结的几点不足之处,特别是要解决工程量产产品的易生产性和可靠性方面,短期内应该是能看到成果的,至于火控计算机什么的那就更简单了,王总师您就说要啥样的吧…
当然最麻烦的是华夏几乎所有用到动力的产品都面临的老问题——发动机。
在这一点上,发动机总师王宝中和坦克总师方伟贤再次发生了争论,王宝中坚持认为“风暴2号”如果量产,最好还是采用现成的已经相对成熟的730马力12150zl型发动机,而方伟贤则认为,“风暴2号”样车作战重量已经达到了39.6吨,而按照巴铁方面的要求,在关键部位再加挂外置复合装甲的情况下,重量势必会进一步增加,这台发动机将存在明显功率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国产新型大功率发动机还在研制过程中,量产不知何年何月,所以用现有的调校到800马力的8v165发动机才是可行的选择,至于现在遇到的问题,那可以通过继续投资研发改进来解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