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旧曾是一座郝氏胡城,居然也已经被开府攻夺下来化为己用。”閎
黑水防城外,韩果的一声感慨让李泰对这个人肉导航的超强内存认识更深,如此天赋在这中古时代简直就是开挂一般的存在。
留守黑水防城的朱猛等人早已经在道左等候,见面后自是免不了一番喜乐寒暄。
李泰还要留在此间进行一些人事调整,韩果则先与李穆一同前往东夏州州城广武,当面进行一些人事交接。毕竟李穆说的州事再怎么简约,东夏州终究也是陕北一大州治,管理着广阔的区域,绝不是两三句话就能交代清楚的。
黑水防城较之李泰去年离开时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守将朱猛并一些从都水行署遣散的属员在这里认真贯彻他之前所制定的发展计划,并没有因为他一人的离开而令事务停滞不前。
首先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库利川两岸的屯田规模激增。李泰之前离开的时候,此边所开垦的荒地才不足千顷,如今再次返回,屯田规模却已经达到了七千余顷之多。
朱猛等下属们在讲起这一数据的变化时,脸上也都洋溢着自豪之色。
朱猛身为一个武将,原本对于地方治理和民生问题都不甚在意,可是眼见着一片荒芜之地在自己等人的一番努力之下,渐渐变得繁荣富饶起来,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閎
随着洛川河渠的贯通,使得这一片河洛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水网,河道的淤积泛滥与枯水断流等情况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河渠周边的土地也都变得适宜耕作。
同时河渠的贯通,也给地域之内的防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沿着河津所在设立防戍据点用以阻拦来犯之敌,即便敌众我寡也能通过水道快速进行增援,使得区域内胡寇再难做到来去无踪、转进如风,活动和生存空间都被大大压缩。
开垦出来的耕地增多当然也意味着人口的增加,李泰在赴陇之前便将大部分的部曲安置在黑水防城以防备境中胡寇反扑,如今黑水防城驻兵便有三千余众。
但这些部曲人马也并非黑水防城居民的全部,如今在籍编户便有近五千户,已经不逊色于关中一个中等郡治。在地广人稀的陕北,从无到有的聚集起这么多民户,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些民户多是境域之内主动依附而来,在参加过一些防城所组织的垦荒劳作后才正式获得编户与授田资格。只不过此边民生基础仍然非常薄弱,编户虽然得到了授田,但仍需要进行集体耕作,耕牛、农具、粮种统统都要入缴公库进行管理。
除了这些编户之外,还有历场战事所俘获的胡部人口,这些俘虏们当然不会获得分田授地的优待,只会作为农奴参与劳动,也是官屯生产的主要劳动力。
这些士伍奴隶不只要负责防城官田的耕种,一些因为军功而获得授田的甲卒如果本身没有家眷,也可向防城租使奴役。閎
李泰之前便有因甲授田的打算,只不过去年此间屯田工作刚刚开始、还没有步入正轨,开垦出来的土地面积也很有限,故而这计划也只存在于设想。
今年上半年李泰虽然身不在此,但开垦出来的土地大大增加,因此朱猛等留守者便代替他将这一计划加以落实,授予了一部分部曲将士们土地。
因为授田这一行为,尽管这半年多李泰并没有直接统率旧部,但部曲人心仍然凝聚不散。
虽然说朝廷和霸府也会对编户进行授田,但这些田亩土地是需要承担租调赋税的,而李泰授给部下们的土地却是免除一切赋税杂收,将士们只需要日常进行操练、战时承担作战任务即可。甚至就连土地的耕种,都可以由士伍官奴负责,而这些将士们只需要坐享其成。
黑水防城外,韩果的一声感慨让李泰对这个人肉导航的超强内存认识更深,如此天赋在这中古时代简直就是开挂一般的存在。
留守黑水防城的朱猛等人早已经在道左等候,见面后自是免不了一番喜乐寒暄。
李泰还要留在此间进行一些人事调整,韩果则先与李穆一同前往东夏州州城广武,当面进行一些人事交接。毕竟李穆说的州事再怎么简约,东夏州终究也是陕北一大州治,管理着广阔的区域,绝不是两三句话就能交代清楚的。
黑水防城较之李泰去年离开时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守将朱猛并一些从都水行署遣散的属员在这里认真贯彻他之前所制定的发展计划,并没有因为他一人的离开而令事务停滞不前。
首先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库利川两岸的屯田规模激增。李泰之前离开的时候,此边所开垦的荒地才不足千顷,如今再次返回,屯田规模却已经达到了七千余顷之多。
朱猛等下属们在讲起这一数据的变化时,脸上也都洋溢着自豪之色。
朱猛身为一个武将,原本对于地方治理和民生问题都不甚在意,可是眼见着一片荒芜之地在自己等人的一番努力之下,渐渐变得繁荣富饶起来,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閎
随着洛川河渠的贯通,使得这一片河洛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水网,河道的淤积泛滥与枯水断流等情况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河渠周边的土地也都变得适宜耕作。
同时河渠的贯通,也给地域之内的防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沿着河津所在设立防戍据点用以阻拦来犯之敌,即便敌众我寡也能通过水道快速进行增援,使得区域内胡寇再难做到来去无踪、转进如风,活动和生存空间都被大大压缩。
开垦出来的耕地增多当然也意味着人口的增加,李泰在赴陇之前便将大部分的部曲安置在黑水防城以防备境中胡寇反扑,如今黑水防城驻兵便有三千余众。
但这些部曲人马也并非黑水防城居民的全部,如今在籍编户便有近五千户,已经不逊色于关中一个中等郡治。在地广人稀的陕北,从无到有的聚集起这么多民户,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些民户多是境域之内主动依附而来,在参加过一些防城所组织的垦荒劳作后才正式获得编户与授田资格。只不过此边民生基础仍然非常薄弱,编户虽然得到了授田,但仍需要进行集体耕作,耕牛、农具、粮种统统都要入缴公库进行管理。
除了这些编户之外,还有历场战事所俘获的胡部人口,这些俘虏们当然不会获得分田授地的优待,只会作为农奴参与劳动,也是官屯生产的主要劳动力。
这些士伍奴隶不只要负责防城官田的耕种,一些因为军功而获得授田的甲卒如果本身没有家眷,也可向防城租使奴役。閎
李泰之前便有因甲授田的打算,只不过去年此间屯田工作刚刚开始、还没有步入正轨,开垦出来的土地面积也很有限,故而这计划也只存在于设想。
今年上半年李泰虽然身不在此,但开垦出来的土地大大增加,因此朱猛等留守者便代替他将这一计划加以落实,授予了一部分部曲将士们土地。
因为授田这一行为,尽管这半年多李泰并没有直接统率旧部,但部曲人心仍然凝聚不散。
虽然说朝廷和霸府也会对编户进行授田,但这些田亩土地是需要承担租调赋税的,而李泰授给部下们的土地却是免除一切赋税杂收,将士们只需要日常进行操练、战时承担作战任务即可。甚至就连土地的耕种,都可以由士伍官奴负责,而这些将士们只需要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