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功归国,有什么过错需尔少徒修补?”
李穆闻言后便冷哼一声,但也并没有继续抗拒,任由李植将其佩刀除去,而后便指着后方随其归京的众将士们又对李植沉声说道:“我自入府拜见主上,由其奖罚。此间军士皆受命行事,有功无过,尔等切勿冒犯!如若苛责以致兵变,关外犹有数万胜师恐不思归,届时尔等罪大矣!”
入营的军士们正自好奇的打量着营中那些装满行李的马车,闻听李穆此言后,这才各自心内一惊,忙不迭收回那好奇艳羡的视线。
梁帝一行暂被引至别苑安置、以待来日入朝献俘,随这一支队伍同行返回的中外府使者们则在第一时间受到了宇文太师的接见,详细进言江陵方面目下情况如何。
陆通还留在江陵负责后续的交涉,另遣其他几名使者归朝奏事,这当中就包括在江陵大营中遭受刑杖的御史中尉李昶。
荆州军将士们可不会将这个御史中尉放在眼中,刑杖结结实实的落在李昶身上,因为忙于返回关中而昼夜兼程的赶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休养,伤势不免更加严重,是直接被人抬入禁中奏事。
“悍藩难制,实在是辛苦李中尉了!”
当宇文泰见到被抬入堂内的李昶后,也是一脸的爱惜心痛,亲自入前察望一下李昶的伤情,手抚其背沉声叹息道。
李昶听到这话后,神情变得有些激动,语调都变得有些哽咽:“臣之一身又何足计,唯此一番出使未能驯服强徒,辜负主上恩用,实在是羞于归拜……”
“卿之忠勤,我自心知。道义在我,但使群徒竭诚尽力,又何患事之艰难!”
宇文泰又拍拍李昶安慰两声,然后才又沉声问道:“东南具体情势如何,尔等速速翔实道来!”
归朝众人闻言后,一边将陆通的奏书呈交上去,一边各自从不同角度讲述此行见闻与所总结出的讯息。
宇文泰在将众人的奏报认真倾听一番,然后再打开陆通的奏书仔细阅读一遍,当见到李伯山愿意遣还那数万师旅的时候,眉宇间的皱痕才略有舒展,口中喃喃说道:“此徒有此良知,尚未骄狂忘本。前者相图,莫非真的失于急骤?”
自邙山之战以来,宇文泰一直苦心经营的两件事,一件是府兵的建设,一件则就是针对政体的改革,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也就是说,宇文泰这些年来所苦心经营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府兵之上。这六万府兵能否再返回关中,也是宇文泰最担心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此时当见到李泰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太过强硬的态度,宇文泰心内便也暗暗的松了一口气,旋即便又不免有些懊悔的感觉。
只看李泰当下对人对事的这一种态度,其实彼此间很多事情都可以从容探讨,起码在发生这一场纠纷之前,矛盾也远没有积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尤其是在宇文导英年早逝这段时间以来,宇文泰也常常在心内思索,当时是不是已经真的不得不如此、完全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这样的情绪于事无补,而且会让人的思绪变得更加紊乱,若是往年宇文泰是绝对不会沉湎于此,哪怕旧年邙山之战那么惨痛的打击,缓过来的第一时间便是积极的解决问题。
但是这一次的变故,却让他感觉自己完全的陷入一种不由自主的被动之中,哪怕事后再作复盘都找不到什么能够直接扭转劣势局面的突破口。唯独在知道李泰在事后的态度之后,被他找到了,那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这么做!
李穆闻言后便冷哼一声,但也并没有继续抗拒,任由李植将其佩刀除去,而后便指着后方随其归京的众将士们又对李植沉声说道:“我自入府拜见主上,由其奖罚。此间军士皆受命行事,有功无过,尔等切勿冒犯!如若苛责以致兵变,关外犹有数万胜师恐不思归,届时尔等罪大矣!”
入营的军士们正自好奇的打量着营中那些装满行李的马车,闻听李穆此言后,这才各自心内一惊,忙不迭收回那好奇艳羡的视线。
梁帝一行暂被引至别苑安置、以待来日入朝献俘,随这一支队伍同行返回的中外府使者们则在第一时间受到了宇文太师的接见,详细进言江陵方面目下情况如何。
陆通还留在江陵负责后续的交涉,另遣其他几名使者归朝奏事,这当中就包括在江陵大营中遭受刑杖的御史中尉李昶。
荆州军将士们可不会将这个御史中尉放在眼中,刑杖结结实实的落在李昶身上,因为忙于返回关中而昼夜兼程的赶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休养,伤势不免更加严重,是直接被人抬入禁中奏事。
“悍藩难制,实在是辛苦李中尉了!”
当宇文泰见到被抬入堂内的李昶后,也是一脸的爱惜心痛,亲自入前察望一下李昶的伤情,手抚其背沉声叹息道。
李昶听到这话后,神情变得有些激动,语调都变得有些哽咽:“臣之一身又何足计,唯此一番出使未能驯服强徒,辜负主上恩用,实在是羞于归拜……”
“卿之忠勤,我自心知。道义在我,但使群徒竭诚尽力,又何患事之艰难!”
宇文泰又拍拍李昶安慰两声,然后才又沉声问道:“东南具体情势如何,尔等速速翔实道来!”
归朝众人闻言后,一边将陆通的奏书呈交上去,一边各自从不同角度讲述此行见闻与所总结出的讯息。
宇文泰在将众人的奏报认真倾听一番,然后再打开陆通的奏书仔细阅读一遍,当见到李伯山愿意遣还那数万师旅的时候,眉宇间的皱痕才略有舒展,口中喃喃说道:“此徒有此良知,尚未骄狂忘本。前者相图,莫非真的失于急骤?”
自邙山之战以来,宇文泰一直苦心经营的两件事,一件是府兵的建设,一件则就是针对政体的改革,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也就是说,宇文泰这些年来所苦心经营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府兵之上。这六万府兵能否再返回关中,也是宇文泰最担心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此时当见到李泰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太过强硬的态度,宇文泰心内便也暗暗的松了一口气,旋即便又不免有些懊悔的感觉。
只看李泰当下对人对事的这一种态度,其实彼此间很多事情都可以从容探讨,起码在发生这一场纠纷之前,矛盾也远没有积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尤其是在宇文导英年早逝这段时间以来,宇文泰也常常在心内思索,当时是不是已经真的不得不如此、完全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这样的情绪于事无补,而且会让人的思绪变得更加紊乱,若是往年宇文泰是绝对不会沉湎于此,哪怕旧年邙山之战那么惨痛的打击,缓过来的第一时间便是积极的解决问题。
但是这一次的变故,却让他感觉自己完全的陷入一种不由自主的被动之中,哪怕事后再作复盘都找不到什么能够直接扭转劣势局面的突破口。唯独在知道李泰在事后的态度之后,被他找到了,那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