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龙原学馆,如今已经成了备受推崇的关中学术胜地。学馆中最为时流称许赞叹的便是那多达数万卷的藏书,藏书规模堪称关西之最。

    同东面的北齐和南梁相比,西魏可谓是文化荒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不是因为关西人天性不爱读书,而是因为无书可读、无学可传,随着龙原学馆兴造起来,长安许多学术活动也都渐渐兴起。

    许多关陇豪右、北镇军头虽然本身素无学术,但却希望子侄后代们能够明经知义,所以也都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家子弟送入龙原学馆读书治学。

    与龙原学馆门庭若市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长安太学。太学也会招收功臣勋贵子弟进行授业,但在学者往往不过寥寥几十名生徒,学中传授的《五经》等义理注解也都有偏差缺失,偶尔还需要到龙原学馆去勘定校正,学术水平如此低劣,本就不多的学徒自然也就流失了。

    这一天,有一支车队自东而来,缓缓驶入龙原学馆中。这一支车队由十几架大车所组成,每一架车上都堆放着满满的物品,但因有厚厚的毡布包裹覆盖,看不清里面装载的究竟是什么物品。

    “这些货车包裹如此严密,难道里面尽是绢缣之物?”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看到这一幕后,学馆中出出入入的生徒游客们不免议论纷纷。若是寻常货物,何至于包裹如此严密小心?

    看这架势,莫非是又有什么边远豪强听说龙原学馆之名,不惜耗使重金来将儿郎送入学馆进学?

    也不怪众人有此猜测,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便有原州豪族李贤等盛载财货将子弟送入学馆进学,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时流也并不因此讥讽非议龙原学馆贪图物货,学馆如今规模极大,单单在馆的生徒便有将近两千人之多。

    这当中诚然不乏家世富贵、衣食无忧的权豪子弟,但一心好学的寒素之家、平民黔首同样也不在少数。许多家境不好但又品学兼优的生徒都能获得学馆的资助,让他们得以心无旁骛的在学馆中继续学业。

    除此之外,学馆中的各类藏书整编集校、抄录刻印、收藏保养等等同样耗费不小,再加上给参加教学、编书等事务的众学士各种补贴,学馆日常开支也是不小。

    正当众生徒们还在议论猜测又是哪处豪强推崇学术、来补益学馆的时候,车队后方又出现一支两百多人的骑士队伍正在策马缓行,与前方车队似是一路。

    “李、李大将军,是李大将军!”

    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声惊呼,旁边众人顺着其目光所指望去,顿时也变得兴奋起来,纷纷阔步行来,间隔还有很远便各自大声呼喊:“李大将军归国……”

    被亲兵们前后拥从的李泰听到这些呼喊声,便也策马越众而出,向着这些兴奋热情的学馆生徒们摆手致意,可当见到后方学馆中涌出的人越来越多,顿时便觉得这份热情有些过火了。

    这学馆虽是自家产业,但李泰却并不常来。上一次过来还是之前和梁王入朝那时,在丈人独孤信建议下送杨忠之子杨坚入学,那时便受到了馆中生徒们的热情欢迎,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看这架势自己在学馆中的人气有增无减啊。

    此时正是午后休课时分,多有生徒在左近闲游散步,听到李大将军到来的消息便纷纷向此而来,想要瞻仰一下这位当世名将督风采。一时间,学馆开阔的大门都变得拥挤起来,眼见便要酿生什么踩踏事件。

    李泰见状后,忙不迭招呼几名亲随打马绕道,沿着围墙外向学馆后方而去。当后方许多生徒冲出学馆之后,将那一队骑士细辨一番,口中还兴致勃勃的询问道:“哪一位是李大将军?听说李大将军俊美无俦、风采无双,这些骑士们可都稍欠几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