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府学操场上,成队的少年学童们正在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绕圈慢跑。他们未必清楚这些歌谣曲辞是个什么意思,但是跟同伴们一起高声唱起时,心内便会感觉热情高涨、热血沸腾。
类似的歌辞有二十多首,全都誊抄在府学堂舍内外,学童们谁如果感兴趣都可以用炭笔抄写在自己的书板上昼夜诵读。
不认识字也没关系,学府里入夜前每天都会有一个时辰的加课,专门讲解这些字词章句,学童们如果感兴趣便可以参加听课,不感兴趣那就早早休息,因为这只是选修课。
类似的选修课还有《算经》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李大都督亲自编写的《几何原理》等诸书。
虽然属于选修课,但实际上所蕴含的知识讯息和系统逻辑要比主修课程更高,所为便是筛选出有志于学而且智力较之同龄人更高一些的学童,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至于府学主修的课程,其实也变了几番。最开始用的课程是《千字文》,但天地玄黄学了一套,多数州民和学童们都表示根本不知道学了个啥,毕竟他们的知识阅历想要理解千字文还是有一定难度,而且也不需要写玄幻小说、拿这个故弄玄虚的瞎分级。
有感于乡人们对于所谓正经技能知识的需求,于是第二版的扫盲教材用了《养鱼经》等农桑养殖题材的农书内容。就这还是李泰派人往襄阳去访求的,别的不说,南梁人藏书治学还是有一套的。
不说这些汉晋时期的农书旧籍,甚至就连东魏贾思勰新出、李泰几番求索却无见踪迹的《齐民要术》,在襄阳都有了一些抄本篇章流传。而且据说远在南梁的建康城中,已经有了完本《齐民要术》存在。
不过南梁这些权贵们只是热衷藏书,并不爱好种田,尽管收集各种图书挺带劲,但不管有用没用,大部分也都束之高阁。真正被高效研习使用的,还是那些玄学理论。
这第二版教材使用起来,最开始倒是热闹了几天,甚至一些州民都跑来学府凑热闹旁听,但几天后还是显露弊病。
因为这些进学者基本都是完全的文盲,大字不识一个,要让他们识字并且一开始就学习接受信息量极大的文字篇章,还是非常的困难。于是这些农书也成了选学的内容,用作学童们进阶课程。
到如今,府学终于确定了扫盲启蒙的教材,分别是《二十四节气歌》和《农谚三百则》。
诸如“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小暑风不动,霜冻来时迟”等等,这些农谚本就农人们生产总结、口口相传,琅琅上口之余,所描述的内容也都是这些农家子弟耳熟能详的。
有的早听他们父辈常常念叨,有的则是闻所未闻,认真的记在心里,等到归家在父母乡亲们面前唱一唱、讲一讲,再拿树枝在地上写一写,必然能获得乡人们交口称赞,那场景想想就让人兴奋!
李泰近日闲来都会到府学里来逛上一逛,听听学童们诵读声,看看学舍内外那些炭笔涂鸦,再见到一些顽皮愚钝的学童被罚站在堂舍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磕磕巴巴的诵读农歌,他心里便感觉甚有乐趣,这些学渣就得狠狠罚!
府学的规模不小,整个荆州适龄的学童聚集此间,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也只用了一半左右,剩下的仍待他用。
李泰在府学里开设了一座印坊,只不过眼下还没有正式开工印刷图书。
因为荆州荒乱多年,虽然靠着襄阳,但是崇佛氛围并不浓郁、佛寺也并不多,如此一来便不好直接抄没佛寺然后顺势发展雕版和印墨的制作,所以还待关中那里派遣一些工匠过来,将这些配套产业建起才好正式印刷图书。
府学操场上,成队的少年学童们正在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绕圈慢跑。他们未必清楚这些歌谣曲辞是个什么意思,但是跟同伴们一起高声唱起时,心内便会感觉热情高涨、热血沸腾。
类似的歌辞有二十多首,全都誊抄在府学堂舍内外,学童们谁如果感兴趣都可以用炭笔抄写在自己的书板上昼夜诵读。
不认识字也没关系,学府里入夜前每天都会有一个时辰的加课,专门讲解这些字词章句,学童们如果感兴趣便可以参加听课,不感兴趣那就早早休息,因为这只是选修课。
类似的选修课还有《算经》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李大都督亲自编写的《几何原理》等诸书。
虽然属于选修课,但实际上所蕴含的知识讯息和系统逻辑要比主修课程更高,所为便是筛选出有志于学而且智力较之同龄人更高一些的学童,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至于府学主修的课程,其实也变了几番。最开始用的课程是《千字文》,但天地玄黄学了一套,多数州民和学童们都表示根本不知道学了个啥,毕竟他们的知识阅历想要理解千字文还是有一定难度,而且也不需要写玄幻小说、拿这个故弄玄虚的瞎分级。
有感于乡人们对于所谓正经技能知识的需求,于是第二版的扫盲教材用了《养鱼经》等农桑养殖题材的农书内容。就这还是李泰派人往襄阳去访求的,别的不说,南梁人藏书治学还是有一套的。
不说这些汉晋时期的农书旧籍,甚至就连东魏贾思勰新出、李泰几番求索却无见踪迹的《齐民要术》,在襄阳都有了一些抄本篇章流传。而且据说远在南梁的建康城中,已经有了完本《齐民要术》存在。
不过南梁这些权贵们只是热衷藏书,并不爱好种田,尽管收集各种图书挺带劲,但不管有用没用,大部分也都束之高阁。真正被高效研习使用的,还是那些玄学理论。
这第二版教材使用起来,最开始倒是热闹了几天,甚至一些州民都跑来学府凑热闹旁听,但几天后还是显露弊病。
因为这些进学者基本都是完全的文盲,大字不识一个,要让他们识字并且一开始就学习接受信息量极大的文字篇章,还是非常的困难。于是这些农书也成了选学的内容,用作学童们进阶课程。
到如今,府学终于确定了扫盲启蒙的教材,分别是《二十四节气歌》和《农谚三百则》。
诸如“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小暑风不动,霜冻来时迟”等等,这些农谚本就农人们生产总结、口口相传,琅琅上口之余,所描述的内容也都是这些农家子弟耳熟能详的。
有的早听他们父辈常常念叨,有的则是闻所未闻,认真的记在心里,等到归家在父母乡亲们面前唱一唱、讲一讲,再拿树枝在地上写一写,必然能获得乡人们交口称赞,那场景想想就让人兴奋!
李泰近日闲来都会到府学里来逛上一逛,听听学童们诵读声,看看学舍内外那些炭笔涂鸦,再见到一些顽皮愚钝的学童被罚站在堂舍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磕磕巴巴的诵读农歌,他心里便感觉甚有乐趣,这些学渣就得狠狠罚!
府学的规模不小,整个荆州适龄的学童聚集此间,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也只用了一半左右,剩下的仍待他用。
李泰在府学里开设了一座印坊,只不过眼下还没有正式开工印刷图书。
因为荆州荒乱多年,虽然靠着襄阳,但是崇佛氛围并不浓郁、佛寺也并不多,如此一来便不好直接抄没佛寺然后顺势发展雕版和印墨的制作,所以还待关中那里派遣一些工匠过来,将这些配套产业建起才好正式印刷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