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在商原留宿一夜,第二天便拖家带口的返回了同州城。
李泰则仍留在乡里,同许久未见的乡亲们聚会几场,接连几天都在庄上设宴款待诸方闻讯赶来的乡亲们。
虽然如今的他势位雄壮,早已经不需要这些乡徒们壮其声势,但如果没有这些乡亲们的支持,他也很难顺利走到如今这一步。
当然,如果没有他,如今的商原乃至于整条洛水流域,都不会像如今这般繁荣富庶。他与这些乡众们也算是互相成就,而且如今许多乡里子弟都在他军府任事,已经渐渐成为管理军政事务的中坚力量。
乡人们受惠于李泰的关照,不只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当中一些乡豪人物地位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由于之前霸府整编府兵时主要集中在洛水流域场所间进行,基于洛水水利而发展出来的渠盟在其中也涉入颇深,这样的民间乡社组织当然不会获得中外府的承认,但是当中具体管事的人物则陆续获得简拔任用,或是担任统领乡团的都督、帅都督,或是直接出任郡县长官。
这些人职事所限,未必都能赶来拜会李泰,但也都各自派遣家人使徒前来致意。当步入官场之后,他们越发感受到李大将军的势力和威望之强。
官场上很多对他们而言很麻烦的事情,可当他们提起自己乃是李大将军乡党且情义匪浅,大家往往都愿意给个面子,让本来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至于普通的乡亲们,也是亲身经历了生活从勉强的糊口到如今衣食丰足。但凡有外乡人来到这里,无不交口称赞,且盘桓着不肯离开。
整个商原都没有了鳏夫寡妇,哪怕是户中还未晓事的儿女,也多有外乡人登门打听,盼望着能够通过婚姻获得定居此乡的机会。
给乡里带来如此巨大改变的李大将军,自然就获得了乡人们踊跃热情的敬仰和拥戴。
庄上的流水宴席,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的光景都不见冷清下来。李泰却没有时间天天呆在乡里吃席,且不说荆州那一摊子军政事务,单单沙苑驻扎的那五千精骑天天人吃马嚼的就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在此期间,他又在庄上跟表哥崔谦商讨了一番荆州事务的交接安排。
讲到自己被强留在关中,崔谦仍自有些耿耿于怀。但事已至此也很难再挽回,怪只怪他们在荆州干的实在是太出色,以至于引起了中外府的猜忌。而且如今崔谦官居同州长史,又被赐姓宇文氏,倒也不算遭到了亏待。
军府人事交接的问题,崔谦之前已经用书信做了一些交代,眼下再当面将一些细节说清楚。比如之前他所监管的一些事情进程,以及对于军府某些属员的个人观感,以便于李泰提拔或是罢黜。
除了军府人事之外,崔谦又讲起一桩私事,就是希望李泰能将其长子带去荆州任事历练。但其长子崔旷年纪才只十几岁而已,虽然学养不俗,但终究阅历有限,遣其前往与其说是任事历练,不如说是崔谦自己的执念使然。
他在荆州数年光景,尽心尽力的辅佐李泰,一起将一个有些荒废的边州治理成为西魏第一大方镇,结果就在将要鲸吞江陵之际被调离,心中难免是有些遗憾。哪怕自己不能参与其中,也希望儿子履历上留下这浓厚一笔。
瞧着崔谦可怜巴巴的眼神,李泰没有多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他自然不会将大侄子放在一线作战,留在军府中分担一些后勤工作,也算是给崔谦数年苦劳的一个补偿。
不只是崔谦之子,李泰这一次也打算再将一些族人带去荆州。讲到任人唯亲这一点,他也不能笑话宇文泰,毕竟南北朝大乱之世,相较于其他人,血脉宗亲才算是最为可信的力量。
李泰则仍留在乡里,同许久未见的乡亲们聚会几场,接连几天都在庄上设宴款待诸方闻讯赶来的乡亲们。
虽然如今的他势位雄壮,早已经不需要这些乡徒们壮其声势,但如果没有这些乡亲们的支持,他也很难顺利走到如今这一步。
当然,如果没有他,如今的商原乃至于整条洛水流域,都不会像如今这般繁荣富庶。他与这些乡众们也算是互相成就,而且如今许多乡里子弟都在他军府任事,已经渐渐成为管理军政事务的中坚力量。
乡人们受惠于李泰的关照,不只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当中一些乡豪人物地位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由于之前霸府整编府兵时主要集中在洛水流域场所间进行,基于洛水水利而发展出来的渠盟在其中也涉入颇深,这样的民间乡社组织当然不会获得中外府的承认,但是当中具体管事的人物则陆续获得简拔任用,或是担任统领乡团的都督、帅都督,或是直接出任郡县长官。
这些人职事所限,未必都能赶来拜会李泰,但也都各自派遣家人使徒前来致意。当步入官场之后,他们越发感受到李大将军的势力和威望之强。
官场上很多对他们而言很麻烦的事情,可当他们提起自己乃是李大将军乡党且情义匪浅,大家往往都愿意给个面子,让本来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至于普通的乡亲们,也是亲身经历了生活从勉强的糊口到如今衣食丰足。但凡有外乡人来到这里,无不交口称赞,且盘桓着不肯离开。
整个商原都没有了鳏夫寡妇,哪怕是户中还未晓事的儿女,也多有外乡人登门打听,盼望着能够通过婚姻获得定居此乡的机会。
给乡里带来如此巨大改变的李大将军,自然就获得了乡人们踊跃热情的敬仰和拥戴。
庄上的流水宴席,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的光景都不见冷清下来。李泰却没有时间天天呆在乡里吃席,且不说荆州那一摊子军政事务,单单沙苑驻扎的那五千精骑天天人吃马嚼的就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在此期间,他又在庄上跟表哥崔谦商讨了一番荆州事务的交接安排。
讲到自己被强留在关中,崔谦仍自有些耿耿于怀。但事已至此也很难再挽回,怪只怪他们在荆州干的实在是太出色,以至于引起了中外府的猜忌。而且如今崔谦官居同州长史,又被赐姓宇文氏,倒也不算遭到了亏待。
军府人事交接的问题,崔谦之前已经用书信做了一些交代,眼下再当面将一些细节说清楚。比如之前他所监管的一些事情进程,以及对于军府某些属员的个人观感,以便于李泰提拔或是罢黜。
除了军府人事之外,崔谦又讲起一桩私事,就是希望李泰能将其长子带去荆州任事历练。但其长子崔旷年纪才只十几岁而已,虽然学养不俗,但终究阅历有限,遣其前往与其说是任事历练,不如说是崔谦自己的执念使然。
他在荆州数年光景,尽心尽力的辅佐李泰,一起将一个有些荒废的边州治理成为西魏第一大方镇,结果就在将要鲸吞江陵之际被调离,心中难免是有些遗憾。哪怕自己不能参与其中,也希望儿子履历上留下这浓厚一笔。
瞧着崔谦可怜巴巴的眼神,李泰没有多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他自然不会将大侄子放在一线作战,留在军府中分担一些后勤工作,也算是给崔谦数年苦劳的一个补偿。
不只是崔谦之子,李泰这一次也打算再将一些族人带去荆州。讲到任人唯亲这一点,他也不能笑话宇文泰,毕竟南北朝大乱之世,相较于其他人,血脉宗亲才算是最为可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