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哼了一声,没有继续追问,想了想,说道:“稍后为父知会李君羡一声,让他派遣一些‘百骑司’的好手,由军械装船开始,直至运抵辽东,沿途监管,确保不出差错。”

      李治大喜:“多谢父皇!嘿嘿,或许这只是儿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太子哥哥不至于不惜耽搁辽东大军的战备亦要打击儿臣,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李二陛下默然不语。

      父子两个又说了一阵,李治告退出去。

      李二陛下望着这个嫡子的背影,轻叹一声,摇了摇头。

      当年文德皇后殡天,余下稚奴、兕子、小幺三个呀呀学语的孩童,除去小幺年岁太小需要乳母喂养照顾,稚奴与兕子都被他养在身边,朝夕相处,感情自然非比寻常。

      知子莫若父。

      对于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儿子,李二陛下自然了解其聪慧伶俐之处,却也知道心胸不够宽阔乃是他的缺点。

      与此相比,太子固然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可是大义名节上却是绝对不亏,如今又有房俊辅佐,早已经志向远大胸怀四海,又焉能不惜葬送辽东大军一冬天之战备,以此来打击晋王之威信呢?

      稚奴口口声声自己小人之心,却也当真是小人之心了。

      不过自己现在一力栽培稚奴,有时候需要教诲,有时候则需要引导,让其自己去体会朝政实务之核心,他相信以稚奴之智慧,三五年之后必将脱胎换骨,若是有个十年八年的栽培,必成一代明君。

      一手将一个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培养成材,这也算是一个莫大的成就。

      就只是可惜了太子……

      可又能怎么办呢?

      家国天下,身处君王之位,首要考虑的便是江山传承,又岂能将父子之情放在首位?

      那或许是对太子的公平,却是对天下人的不公。

      *****

      李治回到王府用了晚膳,沏了一壶茶与晋王妃在花厅之中坐了一会儿,聊了聊天,便觉得有些困倦,沐浴之后回了卧房歇息。

      可不料将将躺下,便有内侍敲门禀报,说是长孙家来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