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与诸葛亮目前虽天各一方,但随着关系的转变,两人之间的交流相比于从前,反而变得更加频繁。

      而就在糜旸写给诸葛亮的信送出去之后没有多久,他亦收到了诸葛亮的来信。

      从时间上推断,这封信当然不会是诸葛亮的回信。

      这封信乃是在诸葛亮南下僰道之时写给糜旸的,信中的内容讲的正是诸葛亮对邓艾的看法。

      由于是诸葛亮的来信,故而在糜旸一收到这封信后,他便展开看了起来。

      本来糜旸以为诸葛亮是担忧北境局势才会写这封信,可当他看完信中的内容之后才发现,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是在告戒他要小心邓艾的品性。

      诸葛亮的告戒,一下子就让糜旸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后世经常有人因为马谡这个污点,认为诸葛亮缺乏识人之明,其实这点是不对的。

      无论再有识人之明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甚至刘备也是如此。

      现在在成都附近作乱的黄元,当初便是得到刘备的赏识才步步高升的,而在任命黄元之初,诸葛亮就曾劝谏过刘备黄元不可信任。

      可刘备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劝阻。

      看小说上

      诸葛亮的识人之明不如刘备这是事实,但不能因此便认为诸葛亮无识人之明,相反诸葛亮是颇有识人的眼光的。

      历史上刘禅执政中前期的大臣,全都是诸葛亮亲手提拔并一一安排在关键位置上的。

      在诸葛亮死后若没有那些大臣的辅左,以刘禅的智术,季汉只可能灭亡的更早。

      糜旸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当诸葛亮对他提及邓艾性格的弊病时,他立即就重视起这件事。

      诸葛亮在信中所言及的邓艾的性格弊端,与他在历史上所展现出来的十分相似。

      而历史上正是这样的性格弊端,才让邓艾最后步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历史上的石包出身与邓艾差不多,最后却能成为西晋的开国郡公,不是他的功劳比邓艾高,乃是他比邓艾会做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