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孔黑子之后,小墨转向大黄。

    “国相,我们不但要在道义上占据高点,还要在利益上占据主动。黄相诸多同门都可以前往郑国开设工坊,招募人手,带领郑国百姓致富。”

    “如此一来,谷桑之争就会变成工农之争,无论谁胜谁负,我们都稳立不败之地!”

    听到这话,大黄重重点头。

    没错,确实是这样。

    种谷还是种桑,双方就算吵破天,其收益也比不上做工。

    小墨根本不纠结于细微之处的胜负得失,而是拉高层次,从更高维度解决问题。

    姜国各种工坊进入郑国,不光是眼前的谷桑之争占据主动,未来,姜国还能持续影响郑国的民心、民意。

    这些工坊也不是打水漂了。

    郑国地理位置重要,产出的商品能快速销往中原各国。

    投资,绝对不会亏。

    “小墨所言甚是,我必定说服诸位师兄,让他们前往郑国投资。”

    小墨又转向王建。

    “王先生,听闻您有四子,长子在齐国琅琊继承宗族,次子在白氏医馆苦修医术,如今三子也到了鹰隼展翼之时,不知……”

    不等小墨说完,王建连连摆手,“好好好,我同意,我同意了!”

    王建暗道:就算自己不同意,恐怕老三也会翘家。

    以小墨谋定后动的性子,再加上墨门无孔不入的特性,自己想防也防不住。

    还不如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