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林送了吴氏一家杂货铺子,好让她赚点体己银子花使。
吴氏还有一个女儿,与他们住在一起,他日少不得还得备份嫁妆。
老太太自经历江南苏氏之变后,受了打击,身体垮了,需时常以汤药为伴,直至吴氏再添一个重孙,人恢复了三分精气神。
吴氏给娘家父母写了家书报平安,说了自家的事。
待孩子百日时,苏州吴家派了管事仆妇前来探望,给吴氏留了一笔钱,让她再添置一份家业,好让母子三人安稳生活。
*
七巧节后,母薯从地里拔掉,拔出的母薯能切碎喂猪。
进入七月初后,棉田里便有了成熟的棉花,每次晴天下午,都能看到村女们背着筐采摘棉花。将棉花晾晒在特制的竹篱上、晒上两天后,就要用竹条抽条,将棉花击打更像白云一般又白又抛,待到棉籽咬得咯嘣响,就算晒干,将棉花分成等级装成麻袋内。
棉丝长的,握在手里又软又暖的装一袋;次一等再装一袋,最后的死棉则需要反复用竹条抽条,直至又软又白又发才装起来,最后经过抽打不能发起来的,就称为死棉,没有用处,只能泡水后埋在土里当肥料。
中秋节后,棉花株植干枯,拔了棉花株。
红薯藤可以大肆收割,养猪户天天都要割上好几背回家,细细地切了喂猪。
进入九月时,朝廷派了工部的司农官员过来。
山上、山下种了不少红薯,这次过来是称重红薯产量,再核实玉米、棉花产量。
苏真令人将棉花取籽梳好,制成棉被,制成棉衣献给皇帝。
棉花纺线织成棉布,用来套在棉被上更为服贴,用素色棉布给皇帝制了几套内衫。
官员们兴奋地带着农户收红薯,第一批不是产量最高的,反而是第二批、第三批的产量最高,第二批红薯插下,产量高达一亩三千八百斤;第三批是三千二百斤,第一批为二千九百斤;第四批与第一批的产量相同,第五批不到二千斤。
红薯藤的老藤老叶能喂猪,嫩叶、藤尖能做菜食用。
因插了六批,所以山上、山下的红薯数量惊人。
苏真早早让农户挖了几个专门用来存储红薯的地窖,红薯不能碰伤、采挖时有伤口的先食用,否则容易损坏。
吴氏还有一个女儿,与他们住在一起,他日少不得还得备份嫁妆。
老太太自经历江南苏氏之变后,受了打击,身体垮了,需时常以汤药为伴,直至吴氏再添一个重孙,人恢复了三分精气神。
吴氏给娘家父母写了家书报平安,说了自家的事。
待孩子百日时,苏州吴家派了管事仆妇前来探望,给吴氏留了一笔钱,让她再添置一份家业,好让母子三人安稳生活。
*
七巧节后,母薯从地里拔掉,拔出的母薯能切碎喂猪。
进入七月初后,棉田里便有了成熟的棉花,每次晴天下午,都能看到村女们背着筐采摘棉花。将棉花晾晒在特制的竹篱上、晒上两天后,就要用竹条抽条,将棉花击打更像白云一般又白又抛,待到棉籽咬得咯嘣响,就算晒干,将棉花分成等级装成麻袋内。
棉丝长的,握在手里又软又暖的装一袋;次一等再装一袋,最后的死棉则需要反复用竹条抽条,直至又软又白又发才装起来,最后经过抽打不能发起来的,就称为死棉,没有用处,只能泡水后埋在土里当肥料。
中秋节后,棉花株植干枯,拔了棉花株。
红薯藤可以大肆收割,养猪户天天都要割上好几背回家,细细地切了喂猪。
进入九月时,朝廷派了工部的司农官员过来。
山上、山下种了不少红薯,这次过来是称重红薯产量,再核实玉米、棉花产量。
苏真令人将棉花取籽梳好,制成棉被,制成棉衣献给皇帝。
棉花纺线织成棉布,用来套在棉被上更为服贴,用素色棉布给皇帝制了几套内衫。
官员们兴奋地带着农户收红薯,第一批不是产量最高的,反而是第二批、第三批的产量最高,第二批红薯插下,产量高达一亩三千八百斤;第三批是三千二百斤,第一批为二千九百斤;第四批与第一批的产量相同,第五批不到二千斤。
红薯藤的老藤老叶能喂猪,嫩叶、藤尖能做菜食用。
因插了六批,所以山上、山下的红薯数量惊人。
苏真早早让农户挖了几个专门用来存储红薯的地窖,红薯不能碰伤、采挖时有伤口的先食用,否则容易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