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熙十年六月十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向大地,但空气中的闷热却让人感到窒息。刚刚结束早朝的刘翥迈着沉重的步伐返回乾端宫勤政殿,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的责任重大。

    踏入殿内,案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映入眼帘,这些都是各地官员呈上来的政务报告和请示。刘翥坐在龙椅上,认真地翻阅每一份奏折,时而沉思不语,时而挥笔批示。然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气越发闷热难耐,刘翥心中的烦躁情绪也逐渐升腾起来。

    他不禁想起今年已至六月,可降雨量依旧稀少,这无疑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恐怕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减少。而负责寻找其他物资的李剑等人至今仅找到棉花一种作物,其余皆无所获。面对如此困境,刘翥深知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措施。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奏折,高声朝着殿外喊道:“常杰!”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之中。

    常杰迅速掀起门帘走进殿内,恭敬地跪地行礼:“陛下,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刘翥微微颔首示意道:“嗯,立刻传旨,请四位阁老、户部尚书以及兵部尚书前来议事。”

    常杰领命起身离去,并迅速派遣侍者前往各处传达旨意。

    大约一盏茶的工夫过后,李光盛、陈如良、赵兴实、史政旺、钱明峰、杨靖六位大臣依次步入大殿,他们神情严肃地向刘翥行君臣之礼:“见过陛下!”

    刘翥抬手一挥:“平身吧,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请入座。”随后,一旁的福禄带领小太监们鱼贯而入,为几位大臣奉上热气腾腾的香茗。

    茶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大殿之中。众人纷纷落座,目光交汇间透露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与思索。待众人稍作寒暄后,刘翥率先开口打破沉默氛围……

    刘翥皱着眉头说道:“天池卫的缺水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林洱卫通过从神山引水也不再缺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林卫和兴林卫竟然比预期更为严重地缺水,而其他四个卫队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若此状况继续延续下去,恐怕不得不开启粮仓赈济灾民了。李阁老,对此你有什么见解呢?”

    李光盛神色凝重地回答道:“启禀陛下,倘若仅限于这两个卫队遭遇粮食减产,向它们开放粮仓尚可支撑三年之久。毕竟近年来风调雨顺,粮仓得以充盈。但若是还有其他变故发生,便难以确保能够维持如此长时间了。”

    钱明峰紧接着插话道:“陛下,若是仅仅涉及今年,我们尚有回旋余地,可以提前规划好明年的耕作事宜。”

    陈如良恭谦地躬身施礼后说道:“陛下圣明,如果确定这两个卫队今年将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那么无论是开凿渠道引水灌溉,还是考虑将百姓迁往他处安置,都需要尽早做出周密部署才行啊。”

    刘翥抬手后缓缓说道:“所以朕才把你们找来商议,朕所考虑的是,首先必须要去核实粮仓存粮是否真实无误?有无发生霉变?对于那些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先将一部分百姓迁徙至他处安置。而能够引入水源的地方,则需要考虑开凿渠道引水,并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百姓参与工程建设。”

    说罢,他的目光依次扫过钱明峰和杨靖二人,接着吩咐道:“粮仓之事便交由钱爱卿全权负责。杨爱卿,你则需与各卫加强沟通协作,务必确保防范百姓因不满而引发暴乱或造反等事件发生。”

    听到皇帝的旨意,钱明峰当即躬身施礼,恭敬地回应道:“此乃微臣分内之事,谢陛下提点。微臣定当差遣专人前往各地粮仓逐一核查存粮状况。若发现粮仓未满,必将先行收购粮食以作补充。”

    杨靖亦抱拳颔首,表示领命:“陛下放心,微臣自会妥善安排人手深入各地展开落实,以防有流窜抢劫百姓,逼迫百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