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诸葛思远志虑忠纯,谋略过人,相信必可为马大人报仇,为国家除逆!”黄崇提到诸葛瞻,眼中又有了几分神采。
“哦……”吴国君臣闻言皆是一阵黯然,其实心中窃喜。蜀国越是确认马钧遇害,马觅等人奉命入蜀搜寻马钧的成功率就越高,况且马钧有了什么不幸,还有刘邵继承马钧部分传承,足可为东吴卖命了。
只是当黄崇提到诸葛瞻时,吴主孙亮的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的感觉。这诸葛武侯之后在南中地区有两年的时光,把南中地区搞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一片大好的景象。
这样的才智和手腕,就算注意力不在南中,恐怕也是马承父子的劲敌。如果不是进来的情报频频指出马承在南方大陆和诸葛瞻的蛮兵相持不下,吴国甚至都不会考虑马觅的提议。
北联曹魏,南有马承父子牵扯蜀国,再有马钧或是刘邵作为吴国发展先进斗具的资本,这样的江东自然没有必要和蜀国保持联盟了。哪怕是继续和蜀国保持联盟,只要找回来马钧师徒,吴国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
“曹魏陈兵边境时间已久,不知陛下做何打算?”黄崇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把话题转到吴蜀保持联盟的前提下。
“有潘翥,陆抗等人在,估计魏人也难越雷池半步。”孙亮微微颔首道。
黄崇见状进言道:“魏国和吴蜀积怨甚久,难免包藏祸心,陛下不可不防。蜀吴唇齿相依,互为守望更是世代交好,崇虽为蜀臣却也替陛下担忧江东之未来啊。”
“荀公曾亦是满怀诚意而来,先生如此恶言相伤恐有不妥吧……”吴主孙亮皱眉道。
黄崇闻言笑道:“事关贵国之利益根本,又牵扯吴蜀之兴亡,黄某做一回小人又有何妨?”
“哦?那朕倒要听听高论了。”吴主孙亮闻言顿时大悦,只是颜面上仍旧是疑惑的面容——在魏国跳动山越败露之后,找黄崇来的目的当然不是聊家常,蜀汉对待东吴的看法和态度才是吴人急于了解的。
黄崇正容道:“天下三分之势未变,吴蜀虽蚕食北方之地,然皆元气大伤。北方国力雄厚之时尚非吴蜀之敌,必趁此时勉力兴兵。一可以吴蜀力有未逮之时重创二国,收复失地;二可向天下人证明魏国尚有余力;三可借此破坏吴蜀之关系,一箭而三雕,此乃司马昭之算盘。”
陆喜一袭白衣在旁道:“江东国小,然倾国之力尚有二十余万甲士,岂容魏人肆虐!”
黄崇见陆喜此时的气度和风范已是不如初见之时,当下洒然笑道:“蜀有南方之乱,雍凉之急,国内带甲之士十存五六;吴国军容强盛,然山越新附,江北孤悬于外,此时魏国挟中原能战之士不下几十万,非是两国联手抗敌不能退之。”
“先生未免小瞧吴人,莫非没有蜀国就不是魏国的对手?”有一旁的吴国大臣闻言不悦道。
黄崇道:“我料江东之军尚存十五六万,荆州之军在七八万之众。陆抗督荆州北方抗魏之锐众,恐难有胜算。而三吴之兵被江北王基牵制,难以分兵支援荆州。魏国强兵在外,国内山越死灰复燃,此等局势吴国纵然带甲三十万,又有多少把握稳定内外?”
“蜀国又能拿出多少兵力?”有吴国大臣嗤之以鼻道。你说吴国三十万都未是魏人对手,难道蜀国能拿出十万的兵力来和吴国兵力应付曹魏?
黄崇继续道:“魏国尚不知斗具尽毁之事,若姜伯约在长安整顿兵马,我主亲引御林军至魏兴,新城之地未荆北吴军之援,试问司马昭岂可妄动?只须拖延时日,待山越之痛渐平,吴蜀岂非再次携手北伐,平分天下?”
“斗具之事若瞒不住又当如何?”陆喜双眼一眯道。
“哦……”吴国君臣闻言皆是一阵黯然,其实心中窃喜。蜀国越是确认马钧遇害,马觅等人奉命入蜀搜寻马钧的成功率就越高,况且马钧有了什么不幸,还有刘邵继承马钧部分传承,足可为东吴卖命了。
只是当黄崇提到诸葛瞻时,吴主孙亮的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的感觉。这诸葛武侯之后在南中地区有两年的时光,把南中地区搞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一片大好的景象。
这样的才智和手腕,就算注意力不在南中,恐怕也是马承父子的劲敌。如果不是进来的情报频频指出马承在南方大陆和诸葛瞻的蛮兵相持不下,吴国甚至都不会考虑马觅的提议。
北联曹魏,南有马承父子牵扯蜀国,再有马钧或是刘邵作为吴国发展先进斗具的资本,这样的江东自然没有必要和蜀国保持联盟了。哪怕是继续和蜀国保持联盟,只要找回来马钧师徒,吴国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
“曹魏陈兵边境时间已久,不知陛下做何打算?”黄崇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把话题转到吴蜀保持联盟的前提下。
“有潘翥,陆抗等人在,估计魏人也难越雷池半步。”孙亮微微颔首道。
黄崇见状进言道:“魏国和吴蜀积怨甚久,难免包藏祸心,陛下不可不防。蜀吴唇齿相依,互为守望更是世代交好,崇虽为蜀臣却也替陛下担忧江东之未来啊。”
“荀公曾亦是满怀诚意而来,先生如此恶言相伤恐有不妥吧……”吴主孙亮皱眉道。
黄崇闻言笑道:“事关贵国之利益根本,又牵扯吴蜀之兴亡,黄某做一回小人又有何妨?”
“哦?那朕倒要听听高论了。”吴主孙亮闻言顿时大悦,只是颜面上仍旧是疑惑的面容——在魏国跳动山越败露之后,找黄崇来的目的当然不是聊家常,蜀汉对待东吴的看法和态度才是吴人急于了解的。
黄崇正容道:“天下三分之势未变,吴蜀虽蚕食北方之地,然皆元气大伤。北方国力雄厚之时尚非吴蜀之敌,必趁此时勉力兴兵。一可以吴蜀力有未逮之时重创二国,收复失地;二可向天下人证明魏国尚有余力;三可借此破坏吴蜀之关系,一箭而三雕,此乃司马昭之算盘。”
陆喜一袭白衣在旁道:“江东国小,然倾国之力尚有二十余万甲士,岂容魏人肆虐!”
黄崇见陆喜此时的气度和风范已是不如初见之时,当下洒然笑道:“蜀有南方之乱,雍凉之急,国内带甲之士十存五六;吴国军容强盛,然山越新附,江北孤悬于外,此时魏国挟中原能战之士不下几十万,非是两国联手抗敌不能退之。”
“先生未免小瞧吴人,莫非没有蜀国就不是魏国的对手?”有一旁的吴国大臣闻言不悦道。
黄崇道:“我料江东之军尚存十五六万,荆州之军在七八万之众。陆抗督荆州北方抗魏之锐众,恐难有胜算。而三吴之兵被江北王基牵制,难以分兵支援荆州。魏国强兵在外,国内山越死灰复燃,此等局势吴国纵然带甲三十万,又有多少把握稳定内外?”
“蜀国又能拿出多少兵力?”有吴国大臣嗤之以鼻道。你说吴国三十万都未是魏人对手,难道蜀国能拿出十万的兵力来和吴国兵力应付曹魏?
黄崇继续道:“魏国尚不知斗具尽毁之事,若姜伯约在长安整顿兵马,我主亲引御林军至魏兴,新城之地未荆北吴军之援,试问司马昭岂可妄动?只须拖延时日,待山越之痛渐平,吴蜀岂非再次携手北伐,平分天下?”
“斗具之事若瞒不住又当如何?”陆喜双眼一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