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阳战场烽火连天,连续数日的攻杀,可谓是尸积成山,血流成河。魏国大将马隆在湖阳的布置可谓是无懈可击,蜀军采取无数手段都是难越雷池半分。一波比一波猛烈的攻势不断的开展,让魏军也是应接不暇,双方真刀真枪毫无花俏的攻坚战,让这场战事进入了胶着状态。

    水军强盛的蜀军,始终没有登陆的良策,或者说难以攻破魏军的防线。无论在任何地段登陆,魏军的烽火台以及附近的山寨均是立即示警,让蜀军只能望风而逃。马隆在沿岸布置的烽火台加上山寨的搭配,彼此互补,又是灵活多变,很是棘手。

    蜀军小队偷偷潜入暗上,准备伏击烽火台,可那烽火台附近的地面乃是山寨中的魏军负责监视。蜀军刚刚出现在对方视线中,锣声便响起,弓箭和前来增援的附近的魏军轮番猛攻,蜀军登时全军覆没。

    偶有逃得性命的,带回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及魏军的应变之法。于是蜀军便改变战术,索性五六千人强行登岸,争取在附近魏军没有赶到之前,强行攻破该处的烽火台或者是山寨。

    可那烽火台比城池还要高,还要陡峭,内中百余魏军守御是绰绰有余。那山寨更是屯驻在险要之处,防御工事和附近的山体经过人工的精雕细琢,宛若天成一般,端的是无懈可击!

    蜀军硬攻之下自身损伤不少,对方却是纹丝未动,时间有限,四方魏军前来支援,蜀军只好怏怏退走。心有不甘,心有不舍,可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工事,蜀军还真是无可奈何。

    无懈可击的而并非是那沿岸的烽火台,还有正面的投石阵!

    马隆是一个喜欢精打细算的将领,有三年的时间和大片的土地供着使用建筑,蜀汉的地图几乎都派不上用场。原因无他,湖阳的地貌几乎是全都改变,变得十分陌生。

    若不是常年居住在此之人,恐怕早就分不出了东南西北。

    数万蜀军从正面推进,登岸二十五里之后便是人工搭建的高地。那高地都是用土石堆积而成,是一个长约五里地的缓坡。五里的缓坡不算远,可若坡上有魏军伏击不断,这缓坡便无异于鬼门关了。

    好在魏军投入的兵力也不是很多,蜀军仗着人多势众,一鼓作气的冲了上去!可也傻了眼……

    缓坡之后又是缓坡,所不同的是方才是上坡,现在却要下坡。而放眼望去,一上一下的缓坡足足有三十余里之远!魏军分着伏击蜀军,蜀军每每前进都要付出无数牺牲方可。

    这不过是开幕罢了,马隆准备的各种机关和军械在后方纷纷登场,阻击蜀军。那魏军狡猾无比,见蜀军贴了上来,便立即撤退!

    蜀军想追是追不上的,因为前方又是有另一波魏军重复之前的故事。

    等蜀军好不容易过了这么多的坡坡坎坎,迎接蜀军的就是魏国大将马隆设计的投石大阵了!

    一进入战场,便是铺天盖地的石雨落下!蜀军根本来不及抽身,便纷纷死于石块之下,逃跑也是难以避开魏军的投石车。要知道魏军早已算计好了距离和攻击范围,并且做了无数次的试验,几乎是没有偏差的攻击,让蜀军损失惨重。

    只有最后投入战场的蜀军来得及退了几步,脱离了投石车的攻击范围,才侥幸活命罢了。一片投掷过后,但见前方的广阔平原上,横七竖八躺满了蜀军的尸体。管你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还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在密集的投石攻击下,只有死亡一条路罢了!

    有的人被石块击中要害,死也就死了,至少是没有痛苦。可大多数的蜀兵蜀将被砸的缺胳膊断腿,或者是砸的身上无数窟窿,脑袋瘪了一半,偏偏是干呻吟不死的倒在血泊之中。

    地上的鲜血越流越多,染红了大地,染红了每个人的眼睛。